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重点·落实方案重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落实方案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难点·突破策略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突破策略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教法建议讲述、讨论、观察、总结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课]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教学目标达成]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和调节讨论:人体内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经学生之间的讨论,由学生说出可能的途径)总结,投影:“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据图示分析:人体内水的摄入有三条途径:①来自饮水;②来自食物;③来自物质代谢。其中饮水和食物是体内水摄入的主要来源。人体内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①由肾脏排出;②由皮肤排出;③由肺排出;④由大肠排出。其中最主要的排出途径是肾脏。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水的摄入和排出相当,以维持体内水的平衡。提问: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饮水过多时,机体是如何调节的?(请学生带着问题去复习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知识)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肾单位和集合管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由教师讲述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略)提问: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学生回答: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都是经肾脏排出,所以不能说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过渡:人每天不仅要摄入一定量的水,而且还必须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那么无机盐是怎样摄入和排出的呢?其平衡又是怎样来维持的呢?讲述: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调节水的摄入;另一方面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了尿的排出,保留了体内的水分,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正常。相反,当人因饮水过多或盐丢失过多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对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也就减少了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肾脏排出的水分就会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恢复正常。师生共同总结如下图所示:(二)无机盐的平衡调节展示多媒体课件:演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通过观察,提出问题:①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什么方式存在?②体内Na+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是什么?总结: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体内的Na+主要来自于食物,而排出途径有肾脏排出、汗液排出、粪便排出,其主要途径是通过肾脏排出。多媒体课件: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通过观察,提问:体内K+的摄入和排出途径有哪些?体内K+的排出有什么特点?讲述:体内K+主要来自于食物。排出可通过肾脏排出和粪便排出两条途径,而以肾脏排出为主。体内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