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济南市一中高三动员考)16世纪初,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图帮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赶出印度洋。后来,土耳其人也参与到反对葡萄牙人的运动中来。葡萄牙人遭到反对的主要原因在于()A.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B.新航路开辟导致的经济利益矛盾C.葡萄牙人主导了早期殖民扩张D.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答案B解析宗教冲突并不是他们反对葡萄牙人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地中海沿岸国家与葡萄牙在印度洋的矛盾,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导致经济利益矛盾,故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是在一战后,故排除D项。2.(2019·湖南期末)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在亚洲、非洲、美洲都建立了很多殖民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还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后来西班牙这一地位逐渐被英国取代。这主要因为()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B.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C.西班牙的国土面积小于英国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以满足封建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国力逐渐消耗,而英国在对外扩张中不断积累资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增强,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国土面积并非两国实力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英国于18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为19世纪40年代,排除D项。3.(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用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年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B.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C.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D.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下降,德意志工人工资购买力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即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故选D项,排除B项。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指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是“商业革命”表现之一,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A项;C项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4.(2019·洛阳期中)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D.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葡萄牙商人变得……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固化了封建力量;由“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可知,这推动了法国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葡萄牙没有实现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现象和地理环境无关,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5.(2019·广西南宁高二期末)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品种原产地传入欧洲时间传入中国时间产量烟草墨西哥哥伦布航行后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辣椒墨西哥15世纪末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秘鲁16世纪20年代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花生巴西、玻利维亚16世纪初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北美1510年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A.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B.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D.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哥伦布航行后”和时间信息来看,烟草、番茄等物种传播到中国,是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其他大洲农作物情况,故A项说法绝对,排除;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绝对禁止对外贸易,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并不能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不可信,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洲物种传播到中国后的生产状况,不是说明中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排除D项。6.(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二期末)“11世纪到15世纪整个期间,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一直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中世纪(欧洲)社会都一直受到货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