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语气训练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幻想一步到位,是办不到的。应先从分项训练开始,即从语音、语气、语调等项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作为。语气语气是体现朗诵者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起伏变化的语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讲出一连串声音符号,生动、正确地反映出朗诵者的本意。“语”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气”是支撑声音表现出来的话语的“气息状态”。语气,是用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不同的语意和感情的技巧,即“声气传情”的技巧。音随意转,气随情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不但以气托声,而且以声、气传情。在朗读中,总的色彩体现在基调中,具体的色彩体现在语气中。常见的语气色彩如下:“爱”的语气一般是“气徐声柔”的,给人以温和感。发音器官宽松,用声自如,气息深长,出语轻软。“恨”的语气一般是“气足声硬”的。发音器官紧,气猛而多阻塞,似忍无可忍,咬牙切齿,给人以挤压感。“悲”——“气沉声缓”。发音器官欲紧又松,气息于先,出声于后。郁闷沉静,欲言又止,给人迟滞感。“喜”——“气满声高”。发音器官松弛。似千里轻舟,气息顺畅,激情洋溢,给人以兴奋感。“惧”——“气提声抖”。发音器官迟钝,气息似积存于胸,出气强弱不匀。像冰封,出语不顺,像倒流,给人以“衰竭感”。“急”——“气短声促”。吐字弹射有力,气息急迫如穿梭,出语间隙停顿短暂,给人催逼感。“冷”——“气少声淡”。发音器官松,气息微弱,给人以冷寂感。“怒”——“气粗声重”。发音器官力度加大,气息纵放不收,语势迅猛不可遏制,给人以震动感。“疑”——“气细声黏”。发音器官欲松还紧,气息欲连还断,吐字夸张韵腹,给人踌躇感。概括为:爱则气徐声柔;恨则气足声硬;悲则气沉声缓;喜则气满声高;惧则气提声凝;急则气短声促;冷则气少声淡;怒则气粗声重;疑则气细声黏。静则气舒声平。练习:用合适的语气读下面的句子。我爱妈妈。(爱)你给我滚!(怒)我恨你。(恨)唉!太惨了。(悲)啊!我们终于胜利了。(喜)我要征服全世界!(欲)我,我再也不敢了。(惧)这里距离市里很远,如果走着回去,要一天的时间(静)不好了!不好了!月亮掉到井里了。(急)啊,我早就知道了。(冷)你给我滚!(怒)你真的没有去过?(疑)以上综合运用又有主次之分。语气切忌一味浓墨重彩的渲染。一.从语言的基本单位即语句的句型来说: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大类。因而在朗诵时,相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的区分。陈述句用来叙述一个事实,要用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句末标点用句号。有的陈述句表求肯定的意思。如:我喜欢语文课。有的陈述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我不喜欢语文课。陈述句:在说话、写文章中,对陈述语气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只会简单肯定和否定,不能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让我们比较下面两组句子。①“我喜欢语文课。”“我会喜欢语文课的。”两个陈述句都是肯定语气,但表达的意思有很大区别。后一句肯定程度减弱了,还含有“现在不喜欢”的意思。②“我不喜欢语文课。”“我不大喜欢语文课。”两个陈述句都是否定语气,但第句二语气委婉多了,不喜欢的程度也不那么厉害。疑问句是用来对不知道的事情进行提问。如:1.“你吃饭了吗?”2.“你好吗?”读这种话要用疑惑不解,由衷发问的语气。感叹句是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喜悦、惊讶等浓厚情感的句子。如:1.“杜甫真是我国历史伟大的诗人啊!”2.“我再也受不住了!”读这两句话,要用带有真实情感,有感而发的感叹语气。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要做某件事,表示请求,命令,商量,劝阻,号召,禁止等语气的句子叫作祈使句。祈使句句子末尾一般用感叹号,语气缓和的用句号。如:“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读这句话,要用请求这种祈使语气。练习: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下面的句子。1.你怎么还没有去上班呀?(这句话是个疑问句,读这句话,要用疑惑不解,由衷发问的语气)2.放下武器,把手举起来!(这句话是祈使句,读这句话,要用声色俱厉,用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