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零容忍”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党政同责,权责一致”的原则,为建立健全我县自然资源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构建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机制(一)完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机制。进一步落实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自然资源部门和各乡镇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巡查责任,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网格化巡查,及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各乡镇要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督促村级信息员将执法巡查工作常态化,加强源头防控。自然资源中心所每半月将乡镇巡查情况上报县局自然资源部门,对于违法行为多发地、易发地,特别是违占耕地、大型非法开采点要形成重点巡查网格,并严格履行法定查处职责,对违法问题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群众举报、媒体反映、卫片监测、执法巡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发现的违法线索,要及时核查,同时公开通报查处结果,强化日常执法工作。(二)完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早制止机制。为切实做到将违法用地“发现在萌芽、解决在初始”,将违法用地和拆违损失降到最低。村级信息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场制止,同时立即向乡镇政府及自然资源部门报告。自然资源部门在接到举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责令当事人停止并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限期不改正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属地主导责任,对违规建筑进行强制拆除。(三)完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严查处机制。自然资源部门在履职履责过程中做到案件查处主体合法,行政执法工作要行政形成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法公示制度和重大案件会审制度。要通过上级直查、挂牌督办、公开曝光、公开责任追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涉地涉矿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立案查处的,对不配合查处工作的违法主体,建立企业失信名单,要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要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违法公开曝光制度,将典型违法案件曝光工作制度化、定期化,自然资源部门每半年向社会公开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件,形成社会监督力,进一步压实警示力度。(四)加强自然资源执法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落实国土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切实提高国土执法监管执行力,确保自然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到位。对涉嫌公职人员履职不到位的,移送县纪委监委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处罚决定逾期不落实的,应依法移送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需拆除的违法违规占耕地建筑,推动建立“法院裁定准予执行、政府组织实施、法院到场监督”的拆除违法用地地上建筑物强制执行机制;对涉嫌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五)建立自然资源违法行为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县级各执法部门要形成执法合力,共同遏制违法违规用地、用矿行为。在巡查工作中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按照规定及时抄告相关部门,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提请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共同制止违法行为。(六)落实自然资源法律法规普及制度,完善乡镇执法工作。县自然资源部门要与各乡镇召开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普及会议,向各村级巡查员普及巡查工作职责与要求,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信息员对最新法规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的意识。同时与司法局联合召开行政执法工作培训会,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赋权工作,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自然资源部门及各乡镇要在辖区内进一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通过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使群众认识耕地保护的重大意义,了解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促进自觉遵法守法。(七)建立健全执法监察工作目标考核制及责任追究制。自然执法监察工作已纳入依法行政、绩效考核等工作考核体系,对于各乡镇全年度新增违法行为数量、面积及整改情况将加重考核权重。同时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发现对违反自然资源管理规定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对违反自然资源管理规定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不依法查处、不依法履行职责等情形的,监察机关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二、明确执法监管责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