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的混合原则与复混肥的施用技术一、肥料混合的原则将不同的肥料混合制成混合肥料,这个过程可以在工厂加工中进行,也可以由农民根据需要自己混合,肥料混合后,最主要的是可以节省劳动力,但肥料的混合并不是能够任意进行的,有些可以相互混合加工成掺混复合肥,而有的则不能混合,若将其制成复混肥料,不但不能发挥其增产效果,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选择生产原料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混合后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要高肥料的吸湿性以其临界相对湿度来表示,即在一定的温度下,肥料开始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时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来说,肥料混合后的临界湿度比组分中的单一成分吸湿度大,即临界相对湿度比其组分中的单元肥料降低。因为肥料混合后吸湿性增强,所以选择肥料时临界湿度尽可能高些。尿素与氯化钾混合使用时,必须随混随用,因为混合后吸湿性增强,久存会结块。实验发现,二者分开存放5d,尿素吸湿8%,氯化钾吸湿5.5%,而混合后吸湿达33%。(二)混合后肥料的养分不受损失在肥料混合过程中由于肥料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养分损失或有效性的降低。主要反应介绍如下。(1)氨的挥发损失铵态氮肥含有铵态氮,腐熟度高的有机肥也含有较多的铵态氮(如堆肥、鸡粪等)与钙镁磷肥、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时易发生氨挥发,造成养分损失,这两类肥料是不能混合的。尿素与钙镁磷肥混合时虽不会发生氮素损失,但施入土壤后,尿素在尿酶作用下水解生(NH4)2CO3,而且水解吸收土壤中H+,使施肥点附近土壤pH升高,再遇上碱性的钙镁磷肥极易造成NH3挥发损失,因此,尿素最好不要与钙镁磷肥混合或制成钙镁磷肥包膜尿素。(2)硝态氮肥的气态损失硝态氮肥与过磷酸钙混合久存,易生成N2O而使氮损失,物理性质也会变坏,与未腐熟的有机肥(如植物油粕等)混合易发生反硝化脱氮。这两个反应都是慢反应,硝态氮肥与过磷酸随混随用,对其肥效的影响并不大。(3)磷的退化作用速效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与碱性肥料混合生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磷酸盐而降低肥效。尿素与过磷酸钙混合时,若物料温度超过60℃,会使部分尿素水解进而使水溶性磷活性下降:磷酸二铵与过磷酸钙混合时也会发生类似反应:因此,在选择原料时,必须注意各种肥料混合的宜忌情况。常见肥料混合关系见图9-1。图9-1矿质肥料的相互可混性二、复混肥料的施用(一)复混肥料的施用原则复混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贮存运输费用省、改进肥料的理化性状等优点,但除专用复混肥,其他复混肥存在着养分比例固定、难以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等缺点。因此,施用复混肥料要求把握住针对性,如使用不当,就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科学地施用复混肥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选择适宜的品种复混肥料的施用,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营养特点选用合适的肥料品种。如果施用的复混肥料,其品种特性与土壤条件和作物的营养习性不相适应时,轻者造成某种养分的浪费,重则可能导致减产。科学地选择复混肥料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肥料的特性施肥复混肥料中的氮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铵态型复混肥和硝态型复混肥在多数旱作物上肥效相当。硝态型复混肥在稻田中氮素易流失,在丘陵茶区,较多的年降雨量也可导致硝态氮的流失。此类情况下,采用铵态型复混肥比硝态型复混肥可获得更好的肥效,多增产5%~24%。对于果树的幼苗及幼龄树,以铵态型复混肥的效果较好;在成龄和结果期以后,硝态型复混肥更有利于果树的吸收和运转。复混肥料中钾的成分多为氯化钾或硫酸钾或两者兼有。据国外研究报道,大部分作物,特别是谷类作物对复肥中的氯离子没有不良反应,在硫酸钾的价格高于氯化钾的情况下,使用含氯离子的复混肥值得考虑。在水稻田中,施用含氯化钾的复混肥比施用含硫酸钾的复混肥具有更高的增产趋势,这与硫酸根的积累对水稻根系生长不利有关。因而稻田宜选用氯化钾的复混肥料,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某些作物对氯反应敏感,如烟草、葡萄、马铃薯等忌氯作物,应使用含低氯或无氯复混肥料。根据以往的试验,在茶园施含氯的肥料容易产生“氯害”,将茶树也列入忌氯作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试验结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