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2013年10月21日这节课是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后的一节习题课,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难”的不是定理的本身,而是要跟以前学过的“角的等量关系”证明联系紧密,综合性比较强,因此对定理的运用也带来的障碍。为突破重点,分解难点,我选择题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一类例题求解,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建构起他们的知识结构:一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就能证明左右两个三角形相似,还能得到一个有用的等积式。让学生体验与感悟演绎与归纳的数学思想。例1通过等边三角形翻折问题,是引入教学,例2通过矩形中直角的翻折,再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他们思考两道题是同类型的,联系紧密,区别只是三个等角的度数不相同,他们可能会猜测:这种相似关系与角的度数无关。所以再次设计例3、例4,分别是三个相等的锐角、相等的钝角,再次验证刚才的猜想。这时再让学生总结规律,探讨有用的小结论,让他们起名等活动,充分认识与理解建构出来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例5,让学生体验化归思想,让他们在复杂图形的分析中,把条件转化,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转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在教学后,我觉得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1.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参与面较低。主要是我没有调动好他们的情绪,说明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需要提高。2.教学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尽管这是一堂题分组教学的实践课,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反映出我还有些急燥,应该把这个题型至少要细分为基本图形的形成、基本图形的巩固、基本图形的拓展应用三个层次,用2-3课时的时间逐步推进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3.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犯了备课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大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