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反思执教者:黄秋玲我执教了二年级上册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后,在课堂教学方面我觉得有几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一、深入研读教材这次备课我认真反复地研读文本,最终于确定了文章的文眼——“在乎”。找到了“文眼”也就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我以“在乎”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想象中,朗读中,感悟小男孩对小鱼的在乎。正是因为小男孩太在乎小鱼的生命,才不遗余力,忘我地救小鱼,尽管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对于这一课的教法,一般是以2―6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分析小男孩扔鱼时的动作,体会小男孩救小鱼时的急切心情。但我觉得这样教学,学生似乎还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这一行为,所以我把文章的第一段作为教学重点极度渲染。第一段写成百上千条小鱼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正是有了这种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为才更让我们震惊,令我们感动。第一段的伏笔铺垫好了,就一定能水到渠成。二、情景渲染到位我尽量做到朗读指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理解词义,并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种滚动式教学,使学生通过多层面的语言实践,理解巩固新词,读通课文,为有感情朗读做好情感铺垫。小鱼很在乎自己的命运,还有谁在乎呢?接着分析小男孩在乎小鱼的句子。其中,小男孩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学生已经进入情境之中,就像自己置身于海边捡着小鱼扔向大海,就这样不停地叨念着“这一条在乎,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全班小朋友想办法齐心协力帮助小男孩捡浅水洼里的小鱼,让他们回到大海他的怀抱,重新获得自由和快乐。此时,本课的主题“保护动物、珍爱生命”也升华了,孩子们纯真的爱心也得以自然伸展。三、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一对矛盾,预设是教师的预先设置,是相对静态的;生成是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识、技能,是相对动态的,也是一个不断前进发展的环境。随着教学进程的深入,随着学生生成状态的不同,教师要启动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抓住来自现场生成的动态资源,使课堂大放异彩。如:让学生体验“小男孩弯腰捡鱼扔鱼”的辛苦,他们一起做动作后,按照我的预设学生一定感觉很累连问了几个学生都说:“我感觉很累。”“我的手臂很酸。”但接着一个学生却说“我很开1心。”这时就产生了相反的课堂生成。我立刻反问道:“为什么呢?”他说他因为救了很多小鱼,所以很开心。我想这是孩子真实的感受,怎么可以否认他们不同的感受呢?于是我微笑着对他说:“是的,你为救了很多小鱼而感到高兴,你做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也就忘记了劳累,是吗?”这时孩子满意地点点头。我们虽然无法预设到一切,但可以尽可能多的预设一切,课前精心预设,教师才能更好地调控没有把握的课,才能使课堂上出现精彩的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