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1.学前教育研究的六要素是什么?1.是什么?(What):反映问题的本质与规律以解决之的认识活动2.为什么?(Why):即,研究的目的问题。研究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研究主体和方法。3.谁来做?(Who):即,研究的主体4.何时做?(When):即,研究的时间问题。指研究的时代性、前瞻性。5.在哪做?(Where):即,研究的地点。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地点和对象的分布。6.怎么做?(How):即,研究的方法问题。选择研究方法要依据课题的性质2.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1)选择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设计研究方案;(4)实施研究方案;(5)得出研究结论;(6)撰写研究报告;(7)评价研究结果;(8)推广研究成果。第二章1、问题与课题的关系怎样?如何将问题转化为课题?问题≠课题(1)从问题中确定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课题(3)采取多种方法确定课题2、选择课题的方法有哪些?(1)从教育理论层面出发(2)从教育实践层面出发提出(3)从研究者感兴趣问题中选择课题(4)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中寻找(5)从国内外各种信息的分析总结中寻找3、选择教育研究课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价值性原则:课题面向教育科学自身发展和教育实践需要。即,须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价值。(2)科学性原则:选题符合教育理论及经实践证实过的教育规律。(3)创新原则:研究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争议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或是从新的角度,依据新的成果,重新研究老的问题。(4)可行性原则:选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即,具有实现的客观条件、时机条件和主观条件。4、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方法。第三章1.文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一)根据文献资料的性质、内容加工程度与用途,分为1.零次文献未经发表和有意识修饰的最原始文献。2.一次文献含义: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知识的文献。3.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含义:将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为系统的、便于查找和利用的文献。4.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大量相关的一次文献,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2.文献检索的涵义与方法?含义: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众多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方法:1、顺查法: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地进行检索。2、逆查法:根据由近及远的时间逆序进行检索。3、跟踪检索法(循环查找法)3.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各是什么?专著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联机网上数据库DB/D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4、文献资料整理的过程(1)将文献转化为书面资料(2)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排序(3)对文献进行编目并做要点记录5、文献综述:是在广泛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并写出述评。6、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为自己课题研究做铺垫;为他人提供有关信息,使别人能从中获得最新动态和进展。7、文献综述的类型:目录性综述;文摘性综述;分析性综述。第四章1.一份课题研究方案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一)课题名称(二)研究的目的意义(三)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变量(四)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五)研究内容和方法(六)研究进度(七)成果形式(十一)参考文献与附录2、研究假设: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3、研究假设的特点科学性:研究假设须有一定的理论或事实依据推测性:它对未知的推断有可能被实践证实,也有可能被证伪可检验性:一个原则不可以检验的假设是没有科学价值的明确性:假设的表述应当用陈述句形式4、研究假设的作用(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2)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5、研究假设的表达:研究假设的陈述就是对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的一种假定性描述。6、操作性定义:7、抽样研究选择人数: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总体≥2千人,抽样比例需10%;总体≥达到2万,抽样比率可降到2%-4%;调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