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路以兴邱艳庭(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松江:201600)摘要:本文将模糊数学的思想引入到供应商的评价中来,建立了供应商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供应商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关键词:供应商选择;模糊综合评判;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供应链管理(SCM)是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在企业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系统的成本。供应商的选择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决策,在今天,供应商的业绩对制造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交货、提前期、产品质量、库存量等方面都影响着制造商的成功与否。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也越来越多,使得供应商的选择变得复杂。由于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中包含大量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将模糊数学的思想引入其中,建立相应的模糊决策方法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历史回顾早在20世纪60年代,Dickson就开始系统的研究供应商的评价问题,并提出了23项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其中质量、准时送货和历史信誉占前三位)。1991年,Weber回顾了与供应商选择有关的74篇文献,对Dickson的23项标准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其中价格、准时送货和质量这三项准则分别出现在80%、58%和53%的文献中。由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CIMS—SCM课题组在1997年的一次调查数据可知:目前我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98.5%的企业考虑产品质量,92.4%的企业考虑价格,69.7%的企业考虑了交货提前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Lehmann和O’shaughnessy提出了产品属性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作用,他们将工业采购的产品分成四类(如下表1),Elizabeth在他们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调查研究,给出了每类产品的评估指标的权重,如表1。其中常规性定货产品(Routineorderproducts)指频繁订货和使用的产品,不需要学习就能使用。过程性问题产品(Proceduralproblemproducts)指用户必须通过学习才能使用的产品,否则会出现问题。性能问题产品(Performanceproblemproducts)指在使用中可能产生技术问题的产品。行政问题产品(Politicalproblemproducts),这类产品,购买需要大量资金,涉及到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表1产品类型及指标权重[收稿日期]2008-11-14[作者简介]路以兴(1978-),男,山东聊城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商旅系教师,研究领域:供应链管理。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制造能力U1产品价格优势U12供应产品质量U11研究开发能力U13设备/技术先进程度U14准时送货能力U21产品类型指标权重质量价格送货服务常规性产品0.490.360.060.23过程问题产品0.290.200.130.38性能问题产品0.400.350.040.35行政问题产品0.240.110.150.17(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供应商的评价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各种指标间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关联度,不同的企业的指标体系往往差别很大,一套通用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全面性: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全面的反映供应商的各种信息。2、简明性:指标体系应该简明扼要,利于操作。3、客观性:指标体系应该尽可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尽量选用可量化的指标。4、可重构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可以设定不同类型的指标、权重和算子对。(三)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供应商的选择问题涉及众多因素,笔者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建立评价体系所需的原则,通过对某大型企业采购部门的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建立如下图1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三、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供应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步骤如下:1、确定供应商综合评判因素组成的集合UU={u1,u2,…,um}(1)式中ui为评判因素2、给出评判因素给出的评语集VV={v1,v2,…,vk}(2)式中vi为事先确定好的各种可供选择的评语,适用于各评判因素。2图1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3、确定评判因素的权重评判因素的权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各评判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程度,②评判专家的主观认识。由于人的主观性,各专家对某一评判因素考虑的重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