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钢筋混凝土框架箱(顶进)涵与线路正交。既有涵为为一孔2X2。5米框架涵需拆除.涵基底置于淤泥质土层上,须进行换填处理。施工时在既有线右侧预制框架涵,利用便梁对既有线路进行加固,拆除既有涵,换填涵基顶进新涵,完成附属工程后拆除便梁恢复线路.二、工期安排DK721+606涵工作内容开挖基坑、预制框架涵身完毕加固线路、拆旧涵、进行新涵顶进施工开始日期2015-03—132015-03-10结束日期2015—07-122015—09—20完成附属工程拆除便梁2015—09—222015-09—26三、人员、劳动力安排: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技工程师:质检工程师:测量工程师:技术工人:26人工人:62人四、施工准备1、人员机械设备已经全部进场,各种材料也已运送至现场。2、工程技术人员已认真审核图纸并填写图纸审核记录,确认图纸无误,交测量班定位放线,同时计算工程数量,移交物资保障部。12、测量班在涵洞开工前,根据设计资料对涵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及出入口高程进行精测核对,涵洞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开挖边线已用白灰撒出。3、技术人员依据图纸和规范要求,认真编写技术交底,并下发至施工工班,实验室作好砂、石料实验和配合比实验,为开工作好准备。五、施工方案(1)工作坑施工1.1测量放样根据设计图纸测放出涵轴线并进行原地面测量确定工作坑的位置及开挖深度.1。2工作坑拟定及开挖工作坑是预制和顶进框架的工作基底,前端紧靠铁路路基,后端布置后背墙.工作坑尺寸主要由箱身、顶进设备和后背的大小以及排水和工作净空的需要决定,本涵工作坑取18X6米。工作坑深度根据箱底设计标高及滑板构造确定.工作坑靠路基侧的边坡坡度取1:1,并用浆砌片石加固,其余侧的坡度一般可在1:1~1:1.2范围内根据地质条件选定。工作坑在探清无地下电缆等设施后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土至坑外弃土点,当挖至设计标高后,人工清理、整平,同时检验基坑底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必要时进行基坑换填处理。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确保箱涵顶进施工时,地下水位降到工作面以下0。5~1。0m,使工作面保持干燥。(2)工作坑底板的制作2工作坑底板中心与桥涵设计中心线一致,原基底人工夯实后铺填10cm碎石层,并每隔300cm设置锚梁.后用C15号混凝土浇筑底板,厚度20cm,与锚梁形成一个整体。为防止扎头,底板设1%左右前高后低的仰坡。滑板表面抹1:2水泥砂浆厚2cm,平整度要求2m长度范围内高度误差为2~5mm。滑板前端应比箱身长1m,后端与后背墙相连,两侧比箱身各宽0.3~0。5m。在底板两侧设钢筋混凝土方向墩,在灌注底板时预埋在底板中并和底板混凝土浇注在一起,每隔3~4m立一个,高出底板约0。4m,深入底板以下0。5~0。8m,墩与箱身间留5~10Cm的空隙,以便导向.当滑板表面砂浆干燥后,先涂一层柴油,然后涂一层厚度不小于3mm的石蜡。涂蜡时,在滑板长度方向每隔1m挂一道10#铁丝,作为控制石蜡厚度的标准。每浇完一次,用木板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挡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蜡凝固后洒一层1mm厚的滑石粉,再在其上铺一层或两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应压茬0。2m,并使茬口顺顶进方向,如滑板表面潮湿,还可在石蜡中掺入少量柴油,使两者易于粘黏并减少石蜡脆裂。(3)修筑后背后背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在修建后背墙时,其底部设置成台阶状,以增加后背抗力。为增加顶进时后背的抗压能力,后背墙基础与滑板用后背梁连接成一整体。,(4)预制箱身采用就地预制的方法施工.箱身砼强度等级为C35,灌注采用两次灌注成形,第一次灌注箱底及墙埂以下部分,待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进行墙埂以上的边墙及箱顶灌注。箱身预制的施工程序是,在3工作坑底板上安装好箱身底板模——绑扎底板钢筋——灌注底板混凝土-—养护——安内模——绑扎侧墙及顶板钢筋——安外模——灌筑侧墙及顶板混凝土——养护—-拆模——作箱身防水层及润滑设施。在预制箱身时在箱底前端作船头坡,以便顶进时将高出箱底的土壤压入箱底,增加其承载能力并防止扎头。4.1测量放样首先要做好测量定位工作,使箱身中心线、工作坑底板中心线和顶进涵位的中心线三者均在一直线上,在滑板顶面上精确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