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基础建设工作报告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强基础,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畅通工程”全力推进。新增干线公路硬化油化里程230公里,完成村通畅工程143公里、通达工程400公里,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95%、24.8%。完成东路段和路院子至敖家垭口段路面大修,道路完好率达到90%;二期等出境公路全部通车。完成花台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大桥。和码头建设前期工作积极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58个村、8.65万人安全饮水任务;建成文峰河堤一期工程、双通引水渠系主体工程,阳引水隧洞掘进2.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农村电网改造面超过80%。完成农村沼气池8329户,改造农村危旧房2100户,建设新居630户、农村康居示范点20个。新建移动通讯基站93个,完成3个乡有线电视光纤接入工程,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000户。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87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123个、区域气象自动站8个。土地开发整理成效明显,新增耕地1.3万亩;推广新机具6778台,农机化率达到20.2%。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实施森林工程,重点打造3个万亩示范片,累计造林21.5万亩;有序推进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森林防火工作。完XX县区城后山滑坡治理;石漠化治理项目加快推进。启动3个重点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完成5个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XX县区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河保持国家二类水质。二、增总量,不断提XX县区域经济实力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28.0:28.2:43.8调整为25.1:32.4。42.5,二产业占比提高4.2个百分点,首次领先一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非公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实现产值4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乡镇企业实现产值17.5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万元。第1页共6页(一)工业经济提质提速。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40.7%;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户,实现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45.5%;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28.8%。万元gdp能耗降低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36.3%。工业园区实质推进。成功争取进出口银行贷款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组团南北干道建设、组团场平任务,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4家,实现产值1.4亿元。花台移民生态工业园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工业品产量持续增长。建成新田坝电站等15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22.5万千瓦,发电6.3亿度;建成110千伏田坝变电站。完成年产40万吨水泥熟料jt窑技改项目,东升石材、乾鼎石材项目和10万套套装门生产线建成投产;生产原煤87万吨、水泥33万吨、石材75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资源勘查取得进展。申报并获批国家投资优势资源勘查项目10个。完成大理石资源普查和27.7平方公里钼钒矿勘探;浅层页岩天然气勘探项目获国家批准。(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8亿元,同比增长5.8%。粮食总产量20.1万吨。特色产业态势良好。种植烤烟5万亩,产烟13.5万担,比上年翻一番,烟农收入1.1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成功探索“小规模、大集群、标准化”模式,发展规模养羊基地村87个、适度规模养殖户4000户,成为全市草食牲畜重点县;出栏生猪62万头、山羊25万只、家禽300万只;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认证,林下养鸡50万只;实现林特产值4.5亿元。建设马铃薯原种基地3500亩、良种基地2万亩,生产马铃薯原原种1000万粒、鲜薯50万吨,成为全市最大马铃薯种源生产县。新发展中药材5.3万亩;建设蔬菜基地6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家,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33个产品通过国第2页共6页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红池药业中药饮片通过gmp认证,红池腊鲜“巴山豚”商标获市著名商标。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完善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率20.7%;特色农业基地面积扩大到18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组织87个。基本完成410万亩集体林地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发证率达98%;林业要素市场启动运行。扶贫开发重点突破。超额完成第一批16个整村脱贫村建设任务,组建资金互助社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