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单选题1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2人们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现象,称之为“皮格玛利翁效应”.3。家庭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一致性4。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各种生活活动的典型形式.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活观念、家庭生活观念和家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5。自古以来,我国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子女的交友活动,教导孩子多交品行好得朋友,主张“结交胜己者",即交品行比自己还好的朋友,以便给子女以良好的影响。6。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归宿.7.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取决于家庭的教育目的,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为实现家庭教育目的服务8。斯巴达奴隶制国家,奴隶主阶级家庭的子女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勇悍。9。古罗马奴隶社会,由于农业公社的传统存在,奴隶主培养教育子女,不仅要子女具备镇压奴隶的军人的素质,还要子女具备管理农业生产能力。10。民国年间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家庭教育任务和内容,包括仁的教育、义的教育、礼的教育、智的教育、信的教育、制苟且的教育、勤俭的教育、公德的教育、军国民的教育。11。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时,把家庭体育放在第一位。12.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便指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13。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教育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其重要标志就是各阶级的教育工作都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地位。14.中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家庭,把“礼”的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55.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实质就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16.家庭教育作为“人之初"的启蒙教育,不仅担负着开启智力蒙昧的任务,同样,也担负着开启道德蒙昧的任务17.美育,就是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8。汗高祖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深得知识分子的好处,他在临死前写得《手太子文》中,反复强调要求太子刘盈要好好读书,尊重知识分子。19.教育目的是指规定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目标.20.家庭生活方式中对子女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家庭饮食营养习惯、生活起居习惯、消费方式、闲暇利用方式、家庭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21.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称为“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人感,强烈要求独立自主,自己支配自己的言行,对成年人不像以前那样依恋和依赖了,进入“心理的断乳期”。22。学习知识不能跳跃前进,要一步一步地走,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学记》说“学不躐等”。23。现代生理学家巴浦洛夫通过对高级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有强度、平衡度、灵活度。24.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兴趣。25.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多种活动中都普遍要有的能力,如观察力,特殊能力则是指某种特定活动中所必须的能力,如演唱能力。26.在我国,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先行者。27。要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必须承认、正视、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128。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生活环境称为“家庭的气象”。他认为应当重视“家庭的气象教育”29。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常用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是说服教育.30.说服教育的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谈话;二是讨论。31。以家长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教育和影响子女的一种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法是树立榜样。32。表扬奖励的具体方式有三种:一是赞许,二是表扬,三是奖赏.33.奖赏是一种高层次的表扬奖励,应当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赏为辅的原则.34。在惩罚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自然后果的惩罚"。这种教育理论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最先提出的。35。利用外界刺激物的暗示引起相反的反应的一种暗示叫反暗示。36。自古以来,人们特别重视以身作则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37。从某种意义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