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大气的运动规律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考点考题考情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全国卷Ⅱ·T1-全国卷Ⅰ·T36(1)全国卷Ⅱ·T6-全国卷5年考点考次统计命题预测(1)大气运动的原理分析及影响;(2)天气系统的判读及影响;(3)气候要素特征的成因分析。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全国卷Ⅱ·T10全国卷Ⅰ·T4、T5全国卷Ⅱ·T7-考点三常见的天气系统-全国卷Ⅱ·T4、T5-全国卷Ⅰ·T10、T11-考点四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判读全国乙卷·T37(1)--全国卷Ⅱ·T10、T11全国卷T37(1)考点1|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难度:中档题题型:选择题综合题五年3考1.(2015·全国卷Ⅱ·T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D[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A、B两项错误。珠三角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C错误。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D正确。]2.(2013·全国卷Ⅱ·T6)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题。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C[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是台湾岛。台湾山脉纵列中东部,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随着地势升高而降低。]3.[2013·全国卷Ⅰ·T36(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01252009】“”“”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ab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解析:由图a、图b可知,攀枝花位于金沙江谷地中,地势较低,且经常受下沉气流增温作用的影响;再加上攀枝花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寒冷的冬季风,故1月份气温较高。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1.高考考查特点(1)以人类生产活动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2)以区域图、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2.解题的2个提醒(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地面状况来影响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及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2)冬季风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重要因素。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1.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1)B(2)C[第(1)题,a为太阳辐射,天气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弱,大部分到达地面;b为地面辐射,湖泊湿地,地面温度变化和缓,因此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为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地面热量增多;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少。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主要是直接利用的生物能;乙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不包括沼气;丙包括水能、风能等自然转换的太阳能。]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2016·宜昌模拟)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