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综合检测(十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湖南郴州一检)1150年,造纸术传入西班牙后,又从那里传到了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造纸术的价值十分显著。造纸术的价值主要是()A.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B.变成了新教的工具C.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D.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A、B、D三项材料并未反映,均排除。2.(2019·广东华附等四校联考)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选字出力者”等可知,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故选A项。材料仅展示了两本佛经的印刷情况,不能由此得出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是活字印刷,且雕版印刷在唐代已经出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显示宋朝的印刷技术,所以无法得出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排除D项。3.(2019·河南郑州一测)《黄帝内经》以“阴阳”为其解说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法则。在此基础上,《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确立了辨证施治方法。这说明中医()A.具有其内在逻辑体系B.立足唯物主义观念C.坚持道家的理论基础D.重视经验体系建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伤寒杂病论》系统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和发展阶段,确立了辨证施治方法”可知,中医具有内在逻辑体系,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中医立足于唯物主义观念,排除B项;中医阴阳理论和辨证施治并不能说明中医坚持道家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医重视经验体系建构,排除D项。4.(2019·安徽皖江联考)据史载,《诗经》中的《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雅》《颂》应是出自贵族之手,但后来三者被汇集成册,成为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所谓“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乐府诗歌成就最高的《孔雀东南飞》,却是无名氏的作品。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文学发展体现社会价值观变化B.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日益鲜明C.文学作品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D.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模糊答案D解析从《诗经》到《孔雀东南飞》都没有体现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故排除A项;根据《诗经》“主要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可知,其并没有反映文学作品的大众特色,故排除B项;《国风》是劳动人民创造,但成为供上层阶级学习、唱诵的作品,《孔雀东南飞》为无名氏作品,说明文学作品并没有折射社会阶层的分化,而是体现了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模糊,故排除C项,选择D项。5.(2019·河南滑县联考)初唐诗坛有传世作品的作家约三百多人,如果选一代表诗人的话,应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全唐诗》收有唐太宗诗作88篇。唐太宗创作的诗作()A.有利于唐朝文学繁荣B.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C.推动了盛世局面出现D.推动帝王文学的形成答案A解析唐太宗创作的诗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唐朝文学繁荣,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考诗赋是在唐玄宗时期,故B项错误;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唐太宗的诗作并无关联,故C项错误;“帝王文学”唐之前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6.(2019·福建厦门期末)清嘉、道以来,侠义公案小说繁盛。《施公案》叙述了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施世纶在忠勇之士协助下“剿寇”、不畏权贵秉公“审案”的故事;其情节增加了私访遇险之事,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相比更显曲折。据此可知该小说()A.迎合了社会主流价值取向B.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的反映C.倡导侠士的反抗斗争精神D.真实再现了施公办案的场景答案A解析侠义公案小说将民众对惩暴护民、伸张正义的清官与铲霸诛恶、扶危济困的侠客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