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六坝寄宿制小学尚爱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多边形面积的比较、认识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三角形面积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计算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学生参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以及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3、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基础,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将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制教具辅助教学,采用这些方法及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去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所拼成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本节课我突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眼观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动口说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最后,我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教师展示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学生,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形成。教学过程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课前基本功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找一找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二、创设情境,复习引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使学生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所以,在这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我将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契机下,我揭示课题,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三、课前预习检查因为学生事先按照问题生成单进行了预习,所以我引入后直接让学生汇报问题生成单。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探究,也就是第三块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准确的抓住了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如果单靠传统的说教和灌输式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先准备了一些平行四边形,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平行四边形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这些方法,展开其中的割补法。通过剪——平移——拼这一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发现所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从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文字公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s=ah。新课标倡导,教学过程应由单纯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探究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