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汇报材料[5篇范例]第一篇:退耕还林汇报材料董王庄乡2010年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汇报材料董王庄乡位于宜阳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接白杨,西连上观,北邻赵保,南接XX县区,有XX县区“南大门”之称。全乡总面积74.5平方公里,基本地形地貌为三分山地七分丘陵,耕地面积4.6万亩、林地面积2万亩、荒山面积10万亩;下辖20个行政村、216个村民组、3.1万人。2002年以来,我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共完成退耕还林4244.4亩,涉及10个村786户。今年3月,我乡对2002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地块进行了补植补造,补植树苗5万余棵。一、还耕还林基本情况2002年共涉及10个行政村,18个小班,1404.5亩,266户。次古洞:4个小班,其中,大王沟2个,66亩,18户;次古洞大南沟1个班,171.9亩,73户;小了沟1个班,135亩,1户。刘河。4个班,其中,寺河水库东坡、西坡各1个班,116亩,2户;木树凹1个班,炊庄1个班,共133.6亩,78户。武坟。坡根林场1个班,116亩,2户。南岭。菩萨坡1个班,235亩,4户。前村。2个班,其中,山神庙圪塔1个班,52亩,2户;梅家沟后坡1个班,80亩,7户。乔庄。1个班,60亩,16户。赵坡。雷沟1个班,37亩,1户。大石岭:2个班,其中,大么厂37亩,八里堂60亩,共34户。官庄:石坪寨1个班,41亩,1户。庄科。栗扒63亩,29户。2005年,经济林,南岭水库9.8亩,1户。二、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成立由乡长为组长、主第1页共14页抓副职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退耕还林领导小组,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任务分解,责任到位。采取副职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和村干部包户的办法,吃住在村,督促补植补造工作进度;三是明确各行政村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主体,其主要领导为实施单位责任人。要求各村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的春季补植补造管护工作,精心组织,严格落实技术、行政双承包责任制,确保林业生产工作有效实施;四是退耕农户为退耕还林工程的承包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全面完成补植补造任务。林业部门认真做好林业生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验收工作。(二)严格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国家有关政策。乡政府协调林业部门对全乡不合格面积、缺失面积的补造、林木管护等林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退耕还林保存率不合格的、缺失面积没有完成的、管护不到位的,坚持不予兑现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三)强化责任,此次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工作,作为各行政村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各行政村进一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责任人要对所承担的林业生产和管理任务负全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因责任人失误造成退耕还林工程出现问题没有通过国家阶段性检查验收而影响第二轮政策衔接的,将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篇:退耕还林浅谈退耕还林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根据现在的中国实际情况,阐述了退耕还林的原则,范围,以及退耕还林区的特点,最后结合实际,概述了退耕还林的应对策略。关键词:退耕还林;范围;原则;应对策略;一、概述我国首次提出退耕还林政策是在1949年4月发布的《保护与发展林木林业暂行条例(草案)》,该条列就规定:已开垦而又荒芜了的林地应该还林。尔后,退耕还林政策主要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第2页共14页以营造商品用材林为主的退耕还林时期。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以营造经济林为主的退耕还林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以营造生态经济林为主的退耕还林新时期。[1]2000年我国在西部13个省市区174个县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标志着退耕还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2003年1月20日,中央实施《退耕还林条例》,进一步完善了该政策的完整性。退耕还林的主要方针是“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到2010年为止,我国的退耕还林政策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从1999到2007年末,我国已退耕还林4亿亩,总投资4300亿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