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2语句复位语句复位类连贯题,通常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再放回到语段中合适的位置上。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语句复位七思考思考角度(一)话题是否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B[“”横线前的文字强调了寂寞的意义。A项,“”又表示并列关系,“”“最有才能和最”耐得住寂寞同等重要,未突出重点。B项,“”“”在承认才能重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寂寞。C项,“”强调了寂寞,“”否定了才能,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D项,“”强调了才能,没有突出“”寂寞。只有B项和语段主旨一致。]思考角度(二)陈述对象是否一致陈述主体、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例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______。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此题考查重点是主语、话题的前后一致。从题干看,“”公安干警是主语,那么,后一分句的主语也应是公安干警,A项和C项都更换了主语,造成不连贯,应当排除;B项“”的前一分句主语是公安干警,“”而后一分句主语却成了全部赃物和赃款,所以此项也不恰当。]思考角度(三)事理相承逻辑关系有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逻辑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例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他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________。A.意思非常清楚,紧紧相连,交互阐明B.交互阐明,紧紧相连,意思非常清楚C.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D.意思非常清楚,交互阐明,紧紧相连C[“”本段话是说陶渊明的前后两句话有怎样的关系。按事理逻辑,“”先紧紧相连,“”再交互阐明,“”再意思非常清楚,故选C项。]思考角度(四)意境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例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A[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应选A项。B项,“”满天彩云,景和情都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项,“”“”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失在浊雾里相矛盾。D项,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枝与原文不协调。]思考角度(五)句式一致句子结构保持一致,语段中的信息才能前后吻合,彼此照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例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里,__①__,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