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农合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卫生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新农合工作总体运行平稳有序、管理逐步规范、基金运转安全、补偿水平逐年提高、参合农民反映良好,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力地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新农合工作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事业得发展的成效,为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我市新农合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我市新农合工作于2003年8月开始在xx县先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6年增加了玉山、广丰、弋阳、xx县四个试点县,2007年在鄱阳、余干、万年、铅山、横峰五个县扩大试点,2008年xx区和xx市实施了新农合制度,三清山从玉山分开作为独立的新农合统筹地区。至此,新农合工作在我市全面铺开。从2008年新农合工作在全市13个统筹地区全面铺开到2012年我市参合人数累计达2636.2418万人次,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47.1964782亿元,其中2012年全市参加新农合人数为555.3958万人,参合率为98.87%,较2011年提高了0.31个百分点。2012年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16.1064782亿元。为了确保新农合工作稳步健康发展,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新农合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市委、市政府对新农合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新农合工作。同时,市政府每年都与各县(市、区)政府签定目标责任状,层层落实新农合民生工程指标,为新农合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0年批准设立了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办公室,定编2名。各县(市、区)成立了新农合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xx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较好地落实了人员编制和一定的办公经费,确保了新农合工作有效实施。二是从提高参合人数入手,新农合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新农合自全面铺开以来,我市新农合参合率和筹资水平逐年提高。第1页共5页2008年,共有492.1546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71%,各级财政的补助为80元,个人自筹20元,新农合的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00元。2009年我市共有514.3977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72%,筹资水平仍为100元。2010年,全市参合人数有529.0498万人,参合率达97.61%,各级财政补助由80元增至120元,自筹增至30元,新农合的筹资水平达到人均150元。2011年共有545.4894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98.56%,各级财政补助由120元增至200元,自筹由30元增至40元,筹资水平达到人均240元,2012年各级财政补助达240元,农民自筹50元,筹资水平达到人均290元。三是从保障农民利益入手,新农合抗险能力不断加强。自新农合工作全面推行以来,我们致力提高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努力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2008年,住院补偿分四级起付线,乡级100元,县级定点医院300元,县外定点600元,县外非定点800元,住院补偿比例为乡级70-75%,县级定点为55-60%,县外定点为40%,县外非定点为30%。2011年,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较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达90%,县级医院达80%,县外定点医院也提高到了50%,封顶线也由2008年的2万元提高到5万元。同时,为提高资金使用率,我们还提高了新农合对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心病的补偿比已超过70%,符合民政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还可再获20%的补助。2010年全市还开展了二次补偿工作,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程度。2011年,全市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了94.77%,门诊基金使用率86.86%。已实施补偿338.3573万人次,总受益面62.03%,门诊受益面51.34%,住院补偿受益面10.69%。次均住院费用3125元,住院次均补偿1676元,门诊次均补偿34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为56.76%,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为71.83%,较医改目标70%高了1.83百分点,一次性报帐率为93.86%,较医改目标90%高了3.86个百分点,正常分娩补偿比为38.78%,门诊大病补偿比为35.13%。年内累计获得5万元补偿的有78人,累计获得3万元补偿717人,1万元以上补偿8016人次,5千元以上补偿26487人次。2012年,新农合政策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