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知本节内容在整个单元,甚至小学计算教学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在技能与方法上感知与相关内容的联系。2.引导学生探究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运用这一技能正确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3.在探究中感知笔算乘法的适用范围与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适当的算法进行灵活计算的意识。4.初步培养学生“先估后算再比较”的计算习惯。[思考:上面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太多,这样会不会造成“贪多嚼不烂”的后果,致使重点目标最后完不成的现象。]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运用这一技能正确地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难点:培养学生“先估后算再比较”的计算习惯。二、教学程序(一)口算导入师:老师知道同学前两天学了乘法的口算与估算,这儿有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依次出示下面各题:40×5=7×200=3000×6=42×6≈189×3≈12×3=134×2=634×6=305×8=230×6=当学生口算有困难时,师问:当我们口算比较难,又要准确答案时,可以怎样做?在学生交流后,师:这些题就是我们这个单元所要研究所有乘法计算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观察,应该能发现:都是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计算题),简单的题我们可以口算出答案,复杂的题不需要准确答案时可以估算,需要准确答案时可以——对,列竖式计算。好,我们今天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研究怎样列竖式来计算出乘法的答案。学好这个本领,就可以用它来帮助我们计算比较难的乘法计算题了。(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尝试探究1.出示例题(1)引导学生审题,列式出算式——12×4=,并估算结果所在的范围。(2)自主探究怎样进行笔算,请你把过程写出来。(3)交流不同的算法。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将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4)引导学生沟通连加竖式与乘法竖式之间的联系,完成板书如下12×4=48(枝)121212×4≈4012×412×4>40124848>40+12先估后算再比较48答:一共有48枝彩笔。如果学生没能写出垒加的加法竖式,引导学生把横式写成像上面左边的竖式,再让学生观察沟通加法竖式与乘法竖式的联系。从下面几个方面研究乘法竖式的写法,理解其中的算理:A.竖式怎样列?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C.每次算得的数写到什么地方?为什么?用PPT课件再一次清晰地演示乘法竖式的书写、计算步骤与算理。(5)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检验结果是否合理,总结“先估后算再比较”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检验答案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设计意图:学生养成“先估后算再比较”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检验结果,提高正确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敏感,发展学生的数感。](三)巩固拓展1.笔算下面各题。134×2=3×32=322×2=4×212=36×2=针对最后一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位乘得的数满10怎么办?2.下面几个问题分别可以用哪种方法计算?(1)林林家每天吃5个鸡蛋,十月份(31天)大约需要多少个鸡蛋?(2)光明小学三(一)班有60个学生,如果每人发3个练习本,一共需要多少个练习本?(3)一节火车车箱里有118个座位,一列火车有9节这样的车箱,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引导学生列式,并根据具体情境判断应该选用口算、估算、笔算中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感知练习笔算技能的重要性。3.课外拓展课外与小组内的合作探究“18×3473×6”的笔算方法与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