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秋天的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观察体验,获得感知,拓宽了学习空间。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独具慧眼。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对秋天的感知,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课前我们开展了一次寻美活动。因为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的美毕竟是有限的,间接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强化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眼下正值金秋时节,孩子们置身于这满园秋色之中,兴致昂然地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去找寻“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他们心中的秋天也是如此的让人陶醉:“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的生活更甜,更好了。”“小草黄了,树叶落了,苹果挂起了红色的灯笼,石榴更是笑破了肚皮。”“我珍藏起一片火红的落叶,去迎接一个更加美丽的金秋。”体验汇报,孩子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二、诵读品味,陶冶情操,丰富了文学素养。《秋天的雨》行文流畅,如潺潺的清泉,沁人心脾。语言含蓄优美,字体行间饱含着诗情画意。“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温柔与清凉,悄悄地,悄悄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黄黄地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邮哇邮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伴随着舒畅轻快的乐曲,在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孩子们情绪饱满地读,字正腔圆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入情入景,如痴如醉......读出了秋天绚丽的色彩,清脆地声音,读出了秋天香甜醉人的气味,丰收的景象以及动物们的憨态可掬。这些优美的语句,诗化一般的灵性语言,润泽了儿童的文学生命。三、拓展延伸,启发想象,培养了创新思维。秋天的美不胜枚举,数也数不完。“学完课文,你们最想做什么?”老师的启发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此时他们跃跃欲试,急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来讴歌,来描绘各自心目中的秋天。他们有的独自伏案,有的小组合作。或写诗或作画,或吟唱或诵读:“秋天除了金黄便是湛蓝,除了湛蓝便是金黄。”画面上:蓝天白云下,朗朗晴空里,孩子们手牵风筝,欢呼跃雀。”他们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思维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虽然他们的语言有些幼稚,他们的诗画有些稚嫩,但却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他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他们心中的那份激情也得到了尽情释放。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让我们共同走进秋天的雨,去欣赏它的独特风景,去体味它的别样风情,去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