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需要注意的问题——中三班李方智家长1、从幼儿园到小学要经历学习环境的改变,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适当地控制孩子游戏时间,让他们习惯有规律的作息,是入学前必须做的准备。2、一些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了幼儿。这样的早教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3、接受知识的渠道有很多,自发的学习发现和从课本、从他人处汲取知识都很重要,不懂得倾听别人的发言就少了从同学处学到东西的机会。幼儿入学前应具备心理方面的准备,初步具备尊重别人,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很重要,另外还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像力。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有是连续性的,一个孩子绝不是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间,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但是,目前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最开始兴致挺高的,可接下来慢慢的就会发现学习兴趣慢慢减弱了。孩子开始丢三落四,忘记老师不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慢慢的开始不做作业,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于那些生性比较胆小、孤僻的孩子有什么事情也不会说。对于那些太过于活泼的孩子容易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的话,到了明天又会忘记了。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老师注重,家长也要注重。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会更加剧这种不适应。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理、学习和动手能力。比如在大班时期,家长应注意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收拾自己的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家长要不断的给予鼓舞。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例如知道孩子收拾自己的小天地,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等。因此,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