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搜集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2.准备丝绸之路的地理挂图。3.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自读课文,要求: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1.学习第1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2)全班交流:①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②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③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④指名读这一自然段。2.学习2~13自然段:(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①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②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③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想象到丝绸之路的热闹与繁华的场面,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5)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你,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2)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再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板书设计】3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课后小结】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