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总学时:48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代码:05224040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内容少。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内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对量。第四章铁碳合金要求学生理解Fe-Fe3C相图中点、线及各相区的金属学含义,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的分析方法,能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与相组成物的形态和性能特点。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的特点,掌握加工硬化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热加工工艺过程中控轧控冷的意义及最新进展。第七章金属与合金中的扩散要求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和本质以及扩散机理,了解固体金属扩散的条件和分类,了解扩散定律和影响扩散的因素。第八章钢的热处理原理要求学生了解钢加热时奥氏体化的基本过程,理解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的组织特点和性能特点,熟悉C曲线的形状、位置和影响因素,了解C曲线在热处理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了解热处理在机械零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常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合理地制定典型零件(齿轮、轴)的加工工艺流程,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的一般方法,了解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种类,掌握淬透性和淬硬性的概念,了解淬透性曲线在选材中的实际应用。第九章工业用钢要求学生了解工业用钢的分类,掌握我国钢的编号基本方法原则,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碳钢、合金钢、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的成分和性能特点,熟悉其中的典型钢号,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选用钢材,掌握典型钢种的热处理工艺。第十章铸铁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工业铸铁的分类及组织特点,了解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选择铸铁材料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十一章有色金属合金要求学生掌握铝、铜、镁、钛及其合金的分类、牌号和用途,了解铝、铜及其合金的性能参数和热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