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能更快的适应拼音教学,我不断的在想用什么样的办法让孩子能更好的激发孩子对拼音的兴趣。每一次对汉语拼音的教学,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更会有不同的收获。故此,我不断的上网查看优秀拼音视频,借鉴别人的方法,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在此献出我的拼音教学小点子;一、疯狂贴标签。一年级孩子富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安于静静地倾听,默默地书写,爱说好动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于是,我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的生活资源,将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将自己的书包、桌子、课本、文具等都贴上便利贴,然后在上面用拼音拼写用品的名字,如“shūbāo”“wenjuhe”“shuihu”等。掌握方法后,我便号召孩子们将“学习成果”展示于自己的家庭当中,当然,这一方法提前要与家长有所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孩子们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拼读家中的各种物品,拼读成功后便用拼音书写在便利贴上,然后,骄傲地将便利贴作为物品标签贴到该物品最显眼的地方,如“bīngxiāng”“fànzhuō”“táidēng”等。好多家长将五颜六色的家庭标签新装扮拍照留念,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一份美好回忆。更多的家长反映:孩子一进家门,看见哪个物品就会条件反射地拼读那个物品的名字,而拼读就在这样的反复中愈加熟练了。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充分感受着学习的乐趣,拼音一下子变成了妙不可言的小游戏!二、以实物来学拼音实物,即实际应用的真实的东西。学生从认识的实物中来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不适为一举两得的做法。如,在初学单韵母i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上身穿的是什么─衣服,再看看自己的衣服的样子,然后描绘一下是什么:有的说是钮扣衣,钮扣代表i的那一点,钮扣与钮扣之间的距离代表那一竖,而且读音也读“衣”;还有的是拉丝衣,长长的拉丝就是“∣”那拉头就是“˙”学生自己学会了“i”还认识了不同的衣服。教师再适时点拨学习i的四个声调。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既认识了实物━衣服,又学会了拼音,在认识拼音教学中,用实物学会拼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ɑ、о、е、ü等等;三、词语积累。虽然孩子们是通过拼音在接触语言,但是,七八岁正是记忆力的黄金期,要想办法让孩子们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有语言积累的习惯和收获。一年级课本中的插图特别丰富,每一次上课前我都会指导学生看图画、说图意之后,我会送给学生两个形容图画内容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如,拼音《ɑieiui》一课中,有一幅小朋友一起植树的图片,我送给孩子们“同心协力植树造林”;学习识字《操场上》一课时,课文中配有小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图片,我让孩子们积累下“丰富多彩”,面对新鲜内容,孩子们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坚信滴水穿石,积沙成塔,语感、素养就是在这日复一日中积淀形成。四、榜上有名。刚上学的孩子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教学常规。孩子们习惯于我行我素,对纪律往往“启动慢”。于是,我想了个小办法:每当上课铃声响,我走进教室时,第一眼看到的最遵守纪律的同学,就在黑板上的“光荣栏”里用拼音拼写出其名字然后,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反复拼读记住他的名字,向他学习。这样一来,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又帮助学生熟悉拼音、练习拼读,还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了解,真是一举多得!当然,我每次的“第一眼”的覆盖面是“有选择”的,尽量让所有孩子都能得到榜上提名的机会,对那些每每都能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会直接奖励“小五星”或喜报,而对那些总也管不住自己的孩子,我会在上课铃响起前就站在他的座位边提醒他一旦他回来看见我而坐好,我便抓住时机大加表扬并板书他的名字。教无定法,只有充分地、灵活地、恰如其分地运用拼音教学的这些小点子,针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材施教,让真正地学会汉语拼音,扎扎实实地把汉语拼音教学领进一个既实用,又崭新的境界。都说一年级的学生难管,一年级的知识难教,其实,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摸清他们的“底细”顺势而教,就有可能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枯燥的生活变快乐。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确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