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习作二1.进行口语交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策划活动的能力。2.指导写作,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学会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策划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通过习作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学习运用表达感情的方法。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开展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效率。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两课时(口语交际)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家乡,是一个不管什么时候,一想起就会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小组交流讨论。(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可以提示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编小报等形式进行活动。(3)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学习,彩排活动内容。三、展示交流,体验乡情。1.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根据讨论结果,师生确定活动的地点和时间。活动要如期进行,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享受策划成功的喜悦感。2.以组为单位,围绕“浓浓的乡情”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以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齐心协力来比拼,准备时间10分钟。四、总结: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继续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家乡的明天出一份力量。(习作辅导)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谁能给大家诵读一下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课件出示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写了作者离家几十年后重回故乡,看到故乡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跟回忆中的一点儿也不一样了,村子里的小孩则根本不认识他。2.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2.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呢?(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三、确定选材,指导习作。1.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家乡二十年前的情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或请学生通过采访家长来完成这一体验;教师可结合诗人贺知章写的《回乡偶书》,让学生体会又回家乡时感受到的人事的变化。老师要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2.学生有了表达欲望之后,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充分交流,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学生交流中,教师要结合一两个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材料,起到示范作用。在学生写之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3.学生写完之后,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