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十几减九教学案例 (2)VIP免费

十几减九教学案例 (2)_第1页
1/2
十几减九教学案例 (2)_第2页
2/2
《十几减九》教学案例及反思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课程标准》针对第一学段的数与代数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但是,由于计算内容较枯燥、抽象,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为了提高计算教学效果,我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低年级中的计算教学进行了探究。教学过程:“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为学生学习退位减法铺路,又为四则计算奠定基础。由于班中同学刚刚学会跳绳,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的一开始,所以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同学在比赛跳绳,两个同学共跳了15下,甲跳了9下,乙认为他比甲跳得多,但同学甲却不服输,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数学知识帮帮两个同学吗?生(大声地齐答):能!生:可以用15-9来表示乙同学跳的下数。师:真棒!那如何来计算这道式题呢?(这时课堂上静了一会儿,又开始有所躁动)面对这种情景,我马上顺水推舟,说:“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成员好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上来了,小组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有的学生就急不可耐地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我立即组织全班交流)下面是他们发表意见和争论的情景:生1:15-9得多少呢?我们不如这样想:9个再加几个就是15个呢,我就把9记在头脑里,再往下数到15,看数了几个,那15-9就等于几。生2:我想,因为我们已经学过9+6=15了,所以15-9当然就等于6啰。师:看来你们俩都懂得用学过的加法来计算减法,确实不错。我们就把这种方法叫做“想加算减法”吧。生3:我是这样算的:15-9我们可以看成是15-5=10,再用10-4=6,所以15-9=6。师:有新发现真是不简单呀!生4:还不如我这样呢,把15-9看成10-9=1,再加上少掉的5就是6了。师:好,真是不甘落后,有志气。师:真是没想到一道减法式题,小朋友们竟有这么多算法,真是百家争鸣,可是这么多方法选哪种好呢?到底哪一种是最好的呢?(各小组都说自己组想的方法好,都不服输)面对这争吵的场面,我索性让学生来测试一下自己的方法,让各小组用各自的方法计算同一题目,看哪组计算得快且准。(比赛过程略)下面是比赛后对各种方法的评析:生l:用第1种方法太笨了,如果加的数很大,那要数很久。生2:用第4种方法能很快算出得数,但它对我来说太难了。生3:用第5种方法也不错,既简单又快。师:小朋友们,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你喜欢的,而且能较快地算出得数,那就是好方法,你们就用自己所喜欢的方法来做下面的练习吧。最后我把他们的方法取名为:想加算减法、破十法、联想法和差得法。教师反思:在对本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1、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即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正在兴趣点上的体育运动踢毽子一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2.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我采取了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十几减九教学案例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