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妇幼保健工作调研报告妇幼保健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担负着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健康和母婴安全的重要任务。妇幼保健机构是妇幼保健服务的主要载体,其发展对妇幼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XX县区妇幼保健院始终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保健需求,开创了全县妇女儿童工作的新局面。一、抓好基层,不断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妇幼保健机构承担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任,功能完善的保健网络是落实这一任务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XX县区的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完善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县在全国率先在乡镇成功实行“双优双保”管理模式,受到国家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全县基本形成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和村为基础,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县、乡(镇)和村完整的三级保健服务网络。该网络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功能于一体,较好地体现了医疗保健卫生服务体系的多层次性。特别是终端乡镇卫生院和村网络的健全,极大地提高了保健服务的可及性,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妇幼卫生服务的需求。二、科技兴医,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县全面实施《XX县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县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断网络;统一制订了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方案,规范全县妇幼保健服务行为。建立了妇幼保健机构人才培养机制,结合“降消”项目每年定期选派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大大提高了其为妇女儿童服务的能力。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技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第1页共4页提高,全县40多万名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加强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的系统管理,保障了婴幼儿救治“绿色通道”和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极大地保证了母婴安全。近5年来,我县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处在全省较低水平。三、强化管理,不断拓展服务内涵XX县区妇幼保健院是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集医疗、预防、保健、培训、指导功能于一体,担负着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社会责任和为各基层单位提供业务指导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外部医疗环境与公共卫生政策的调整变化,妇女儿童保健需求不断提高,我院结合实际,积极优化机构设置、整合人员力量,不断拓展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借助今年全省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的有利契机,先后成立了保健办公室、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保健科、婚前医学保健科等5个一级科室。同时积极吸收和应用新的科技成果,走特色品牌道路,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根据妇女儿童保健特点,围绕妇女各阶段和儿童各期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特色门诊、妊高症监测门诊、如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门诊、新生儿游泳抚触、儿童听力筛查、儿童微量元素分析等。四、存在的问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过辉煌成绩,卫生部曾发出“北学吉林磐石,南学安徽金寨”号召,近年来,我县妇幼保健工作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在逐步规范中运行,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妇幼保健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等。主要存在问题如下。(一)认识尚未到位。乡镇政府部门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妇幼保健在公共卫生建设中应有的地位认识不足,在开展落实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中,认为是卫生部门自己的工作,导致好事难以落实、办好。(二)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在部分乡镇不健全。乡村妇幼保第2页共4页健人员承担着孕产妇和儿童保健、信息统计、随访管理等工作,由于乡镇合并,从事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相对不足,乡镇卫生院在产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