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评改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围观的人议论青年态度专注、画技高超的情景。2、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将人物语言写生动。3、运用评价工具提高小练笔的修改能力。【教学重难点】1、写出围观的人议论青年态度专注、画技高超的情景。2、运用评价工具提高小练笔的修改能力,逐步将人物语言写生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读题目1、文字、图画、音乐配合,展示青年画技高超。(1)引入:学习完27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特别的青年,他所画的鱼儿栩栩如生。(2)配图出示:①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②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③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2、审读题目,提出要求。(1)出示练笔题目: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2)提出练笔要求:①找出题目的关键词:议论、情景②名词解释“议论”:针对某事物进行评议、讨论。③小结:运用恰当的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把围观的人评议、讨论青年作画的情景写具体。二、创设情境,评议讨论1、学习从青年态度专注、画技高超两个方面进行议论。(1)快速找出课文具体描写人们议论内容的句子。①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你真专心哪!”我忍不住轻声对他说。②女孩和“我”在议论内容上有什么不同?③小结:我们可以从青年态度专注、画技高超两个方面进行议论。(2)拓展“精神品质”、“画技高超”四字词语,学生写在黑板上。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语言特点。(1)为什么“我”和小女孩会从不同的两个方面进行议论。(评价:看事物角度不一样。)(2)拓展阅读文段,体会不同人物表现不同语言特点。①根据内容填空:一位画家、一位商人和一位农民去山里游玩,看到一棵大松树,(画家)看到后赞不绝口:“它婆娑的姿态,遒劲的枝干,真是太美了。”(商人)先是心里默算了一番,然后说:“不错,砍下来可以卖到千把块钱。”(农民)看了直摇头:“不好不好,长得弯弯曲曲,既不能做家具,也不能当柴烧。”②为什么这样填空?(评价:语言能表现一个人的身份特点。)3、请仔细观察图画,发挥想象,除了“我”和小女孩,还有谁在议论,会说什么?(1)同桌之间互相说。(2)指名发言,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两个方面进行议论,注意人物特点。①先介绍是谁,再说出议论内容。②先说出议论内容,大家竞猜人物角色。③人物之间互相议论交流。三、紧扣中心,初次练笔1、小结:从青年态度专注、画技高超两个方面进行议论2、出示写作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恰当的人物语言描写方法,把围观的人评议、讨论青年作画的情景写具体。3、学生练笔,老师巡堂指导。四、评价提升,修改练笔1、出示“小练笔评价表”,明确评价要求,提示评价方法。《鱼游到纸上》小练笔评价表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评价内容自评互评1、议论内容能表现出青年态度专注或画技高超。2、说话内容符合人物特点。3、提示语描写具体、生动。优:4至5星良:2至3星需修改:1星(用打“√”表示)2、学生自读自评,教师巡视。3、师生合作,共研评改。(1)请2至3位同学分享习作片段。(2)说自评结果与评价理由。(3)集体交流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根据学情,灵活运用集体讨论、范文引路或演示观察等策略,引导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将人物语言的提示语写具体、生动。①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提示语表达更生动。②灵活运用描写说的词语,表达更丰富。(拓展描写说的词语)③提示语位置不同,作用不同。第一种,提示语在前,一般强调提示语。第二种,提示语在后,一般突出说的话。第三种,提示语在中间,一般突出前后说的话,提示语既有语气上的停顿,也有意思上的停顿。④分段表达,文本结构更清晰。将补充阅读分段展示,评价效果。一位画家、一位商人和一位农民去山里游玩,看到一棵大松树。画家看到后赞不绝口:“它婆娑的姿态,遒劲的枝干,真是太美了。”商人先是心里默算了一番,然后说:“不错,砍下来可以卖到千把块钱。”农民看了直摇头:“不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