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3北京版选修2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词语的读音及成语的含义。2.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4.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教学重点1.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2.筛选重要语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全文二、简介背景三、研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1.用“跳读法”把握全文要点:启发:我们拿到一本论著,想用最快的速度大体了解全书内容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看封面后边的内容提要,并快速浏览目录页上的章节标题等。)那么,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现在,请同学们用首尾跳读法迅速找出课文中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讨论后明确:这几个句子是:“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为了反复地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篇课文中,作者的逻辑思路大体上可以用上面几个句子里的3个词来概括:“主张”——“理由”——“提议”文章简短的引论部分提出了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本论部分(包括文中的一、二、三)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结论部分(文中的四)是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提议”。2.思考:如给课文四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如何概括?指导:(1)内容能涵盖本部分;(2)简练、明确、贴近课文,尽量摘引原词原句。这种概括,是为了浓缩每一部分所论述的问题,应该是越简练、越明确、越贴近课文越好,不必另起炉灶搬用名词术语来概括,最好是摘引原文原句或原词,能用一个词决不用一个词组,能用一个词组决不用一个句子。根据这个原则,以下面的概括为好:第一部分,进步和成绩。第二部分,缺点。第三部分,两种对立的态度。第四部分,具体建议。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让同学们评析。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筛选重要语句、辨析语句、准确把握信息的能力。四、小结五、布置作业本文虽是一篇动员报告,但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使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请找出这些语段并摘录出来,反复诵读、细细体会。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用提炼论点、加小标题等方法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筛选重要语句。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思考题:1.第二段共七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中心句是?2.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这一中心句的,用什么材料,请概括。3.文段中有哪些表示材料安排顺序的标志性的词语。4.文中“深刻”与“丰富”两词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5.概括这一段的大意。第二部分思考题:1.“我们还是有缺点的”缺点指什么?有哪些表现?2.第七自然段的作用是?3.“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坏成怎样?有几种类型?第三部分思考题:1.列表比较主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不同,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种作风进行了比较?2.试分析“在这种态度下……而是无的放矢”的句群的结构。3.文中引用对联的作用是?(第四部分的学习可从略)三、总结性讨论四、学习本文的语言请学生朗读摘录出的语段,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例如:①“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