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寡人之于国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孟子的论辩技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文情怀,感受传统文化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言现象,解读孟子的“仁政”思想。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孟子的论辩技巧。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环节1导入新课:介绍孟子和《孟子》复习回顾,导入课文。回顾初中学习过的《孟子二章》,都是劝说君王施行仁政的文章。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增加知识。环节2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2、掌握重点字词及文言现象。点拨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出学生读音和没有读出诗歌的节奏美的地方,和学生探讨该如何朗读自主阅读,勾画重点有疑问的字词,小组内交流解疑。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环节3通过品读探究,解读仁政和设喻,以及首尾梁惠王对自己的看法和孟子对梁惠王的看法的语句,体会孟子的智慧、善辩、无奈,勇敢。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认真品读语句,抽同学起来朗读这些语句,回答齐声诵读,自由朗读,部分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品立足与语言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文字的品味中挖掘深层含义,进政思想和以民为本、保民而王的儒家思想。相关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品味,然后适当的时候做点拨,最后总结。味,小组内讨论,积极发言,语言要规范,同时把同学好的发言记录在书上。而贯穿孟子的人文思想。环节4拓展:孟子在文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请从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写一则评论。请学生谈感受,学生自己再写自己的评论,老师也同时写(或者先写好),一起交流。学生朗读自己的评论,老师做点评。读写结合。在读中写,在写中加深读本文的理解。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