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本节学习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时代特征;2、齐桓公称霸的措施、口号、标志;3、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标志;4、战国七雄及其争霸格局形成的标志;5、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影响;6、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途径和作用。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1、东周:①建立时间:②建立者:③都城:④两个阶段:和2、春秋:①起讫时间:②历史特点:3、战国:①起讫时间:②历史特点:4、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①②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1、诸侯争霸的背景:①周王室:②诸侯:2、诸侯争霸的实质:3、齐桓公称霸:①背景:改革。改革,齐国成为②措施:打出的口号。③时间:④标志:会盟,派代表参加。4、晋楚争霸:①晋文公称霸:时间:标志:②楚庄王称霸:时间:标志:5、吴越争霸:①时间:②地区:③人物: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1、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①三家分晋:时间:三家:②田氏代齐2、战国七雄:3、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①齐魏交战:时间:战役:结果:②长平之战:背景: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用心爱心专心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1、民族:①中原:②北方:③西方:④南方:2、途径:①②3、意义:基础网络①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②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民族不断融合。①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②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③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背景:周王东迁后,王畿之地只剩洛阳周围二百里。诸侯不听命,不朝贡。目的: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支配其他诸侯国。基础: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成为东方强国。经过:用“尊王攘夷”旗号,联合黄河中游诸国,北御夷狄,南制楚蛮,成为霸主。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王室代表承认其中原霸位。①公元前7世纪后期,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大会诸侯,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②公元前6世纪初,楚军大败晋军,楚庄王称霸中原。吴越争霸:两国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霸主。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①加速了奴隶制的衰亡,为社会发展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②争霸形成了局部的统一,为大统一奠定了基础。③战争在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为华夏族形成奠定了基础。背景: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大权。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封诸侯,正式分晋。田氏代齐:后来,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姜氏而为诸侯。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兼并持色:战争更为频繁,政治格局变化无常。①公元前3世纪以后,东方各国衰落,秦国无敌于天下。②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秦大胜赵。这是战国时规模最大、杀伤员多的战役。分布: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主要方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影响: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重点、难点、疑点问题1、春秋诸侯争霸战争的正确认识和评价(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作用。用心爱心专心时代特征阶段特征春秋争霸概况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影响战国兼并七雄格局形成经过秦国独霸民族融合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2)、“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列宁①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②对于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作用。③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④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⑤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统一趋势?(1)、西周末年,周天子权威已受破坏。东周初,周天子实际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