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单元“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复习目标]1.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用个性与共性关系的原理分析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和普遍意义。2.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异同,并分析其成败的原因。3.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认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4.比较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内外政策的异同,并认识三者间联系。5.掌握解决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的经过,分析其对欧洲2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和美、英、法、德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要点梳理]本单元的断限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的历史事件有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后欧洲革命运动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国际关系。从总体上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17年-20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十月革命引起了深刻的震撼,打断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同社会主义运动一起融汇成一股新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深刻地震撼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一战后到三十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西方和亚太地区调整了它们之间的霸权、掠夺和重新瓜分等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赢得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繁荣。2.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着又取得了保卫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并不断探索经济建设,先后实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三十年代中期,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2)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形成了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高潮。德国十一月革命由北向南推进,基尔港水兵起义揭开序幕,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把革命推向高潮。柏林工人起义和巴伐利亚共和国建立是德国共产党力图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努力。由于德国共产党不成熟等原因,十一月革命最终失败了。匈牙利革命最大的特点是无产阶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深刻教训,由于社会民主党叛变和协约国武装干涉而失败。(3)在十月革命和战后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共产国际应运而生。共产国际在组建革命政党,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时代(1)由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时代,由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发展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冲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心,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后方。共产国际在东、西方反帝斗争中起了桥梁作用,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东方民族解放运动配合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反帝斗争的同盟军,打击了资本主义体系与殖民体系。(2)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十月革命又为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的新局面,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发展道路的新特点。(3)中国等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民族解放道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埃及“华夫脱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4.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1)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相继被镇压,资本主义体系得以巩固。二十年代的西方围绕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