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无处不在》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2.通过少量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3.积累部份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教学过程:一、什么是修辞?比喻、拟人、夸张……,这些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格仅仅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即: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二、修辞1.语音修辞“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1)从“语音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的诗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别搜集运用了排比、反复、顶真、对偶等修辞格的语句,或者运用了叠音词、联绵词的句子,或者古典诗词中的押韵句,并说说他们在语音、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2.词语修辞:“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1)平常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别样的表达效果。A.例: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例子进行品味。用心爱心专心(2)词语之间超常规搭配超常规搭配词语是创造性地使用词语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将与甲事物搭配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是词语移用和异配。如《潮湿的心》、《欢乐的火焰》、《车子碾过一个世纪》等等。这些词语的搭配突破了常规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空间。A.例:a.远处一页白帆,正慢慢慢慢吻过来。(何立伟《白色鸟》)b.春天爬上了树梢(杜鹏程《保卫延安》)c.红杏枝头春意闹d.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e.台湾闹“机瘟”,天灾还是人祸?f.城市“暗疮”亟待祛除d.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鲁迅《社戏》)B.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例子,相互交流。(3)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A.例:a.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已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B.学生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3.语句修辞:即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即炼句。(1)整句和散句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它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