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教学设计课堂组织:鹤山市第三中学肖连军【指导思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部分物理性质;2.通过设计和评价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装置简图,及参与观察实验,提高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评价知识的能力;3.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分析能力。【教学重点】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教学难点】对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实验的探究【教学思路】1.以录像展示激发兴趣,明确要求教师事先将NO性质实验做成录像,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获取知识。2.激情设计,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多向互动四人小组内介绍自己的装置设计,并选派代表上台来介绍。随机引导做代表的学生充分介绍自己设计的装置简图,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评论展示的装置简图,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让部分学生做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联系实际,交流讨论,让学生用知识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成就感。3.表扬激励,课后延伸,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4.相关知识阅读,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学会辩证分析问题。【课前准备】1.《一氧化氮性质实验》录像2.《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演示实验3.分学习、讨论小组【教学过程】(见下页)教学过程具体操作及学生活动一、以录像展示激发兴趣,明确要求1.学生观看后回答――NO的颜色是?试管内水面情况,说明了什么?――在空气中打开集气瓶的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深入引导,激发求知欲,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是什么?――这种气体有哪些性质?如何验证其水溶性?让学生尽情地回答,得到最佳的答案。3.教师点评,给与肯定鼓励,并请一个同学上台做NO2溶于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将实际水充满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二、激情设计,多向互动,共同探究学习1.学生画图,四人小组交流四人小组内互相讲讲自己的图。每个小组还要选出一个设计得好同学作为代表上台来介绍。2.部分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设计图小组代表介绍设计图的优点,其他组成员提出建议或意见,教师表扬激励,布置课后的设计图展览作业,课后知识延伸。3.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几个装置图,并要求同学们提出建议。三、演示实验,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性1.选取教师设计的其中一个装置请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实验。2.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解释。――将装有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现象是?原理?――通入氧气,现象?原理?――再次通入氧气,现象?原理?――如果我们多次通入氧气,试管内的水面会不会上升到顶部?提出“一试管的NO2气体,究竟向里面通入多少的氧气才可以刚好使水面上升到顶部”的课后思考。四、讨论交流,用知识解1.从实验中得到工业制硝酸的启示。2.结合本节知识解释农业谚语——“雷雨发庄稼”。决、解释工农业中的实际问题五、相关知识阅读,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学会辩证分析问题1.《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2.结合课本科学视野《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上天》从氮氧化物的利害方面分析如何全面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