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县汤池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0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教学重点:体会《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教学难点:把握新闻的背景材料的新闻细节,仔细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香港回归盛况,观看图片,引入本文学习。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其基本特征。新闻结构。新闻六要素。二、信息筛选:1、解题: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从字面看,参加完成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海面。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冶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2、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并说说导语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又标志着什么?明确:第一段就是导语。内容:告诉我们“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及香港末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标志着长达15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3、读课文,从中筛选出有关描绘现实场景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不列颠尼亚”号的离港过程。(主体:按时间顺序)明确: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4、本文除了写离港过程以外,还交代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如果把这些材料删去,读一读,有什么区别?明确:背景如:港督府变迁(第4段)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第10段)5、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明确:师生合作解答。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找出并分析作用。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明确: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终结。2、“停泊在港湾中的……背景”。明确: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明确:意蕴着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又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首豪之情,溢于言表。香港回归,没有哪个记者认识不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而这篇消息却独胜一筹,曾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的新颖在何处?明确:1、标题新颖。2、选材角度新颖(选择英方撤离这一角度)。3、现实场景与背景材料相结合。本文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同时作者运用独特的写作手法用历史资料增强文章厚重感的写作手法,作者没有直接写仪式现场的庄严,而是选择了末代港督和“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角度,也应成为我们写作的典范。布置作业:根据新闻的特点,就汤池中学新近发生的事,试着写一篇短新闻。导语:香港末任港督离开香港主体: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4时40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职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背景:港督府变迁156年前,英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结尾: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现实场景:1、2、3、5、6、7、8、9段相结合增强作背景材料:4、10段品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