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汤池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思考讨论:第二、三段中作者的情感如何?悲从何来?学习和积累第二、三段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段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1、背诵课文第一段2、抽查字词3、齐诵全文二、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三、研习第二自然段(一)齐读课文第二段(二)研习课文第2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于是:在这时候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舞:使动用法,使……为之起舞泣:使动用法,使……为之哭泣嫠妇:寡妇2、随堂练习:翻译下面的句子(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翻译:我心里想得很远啊。(2)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定语后置句)翻译:有一个吹洞箫的朋友,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而同声相应。(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翻译:洞箫的声音呜呜有声,既相识哀怨,又像是倾慕;既像是哭泣,又像是低诉,尾声婉转悠长,如同细丝一般,连绵不断。(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翻译:这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也为之起舞,使孤船上的寡妇也为之哭泣。四、研习课文第3段(一)找一位同学朗诵第三段(二)研习课文第3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结合课下注释识记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危:端正何为:宾语前置,为什么然:这样缪:通“缭”盘绕方:当东:名作动,向东进军蔽:遮蔽酾酒临江:面对长江斟酒固:本来渔樵:名作动,打渔砍柴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属:通“嘱”,劝人饮酒渺:渺小须臾:片刻,一会儿挟:携同长终:永久存在骤得:屡次得到遗响:箫的余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正襟危坐(端正)危楼高百尺(高)(2)东望武昌(向东)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举匏樽以相属(端起)举世无双(全、都)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为之哭泣下江陵下:名——动,攻下正襟危坐正:形——动,整理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顺流而东也东:名——动,向东进军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2)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东汉末年时代的曹操所写的《短歌行》一诗。6、孟德之困于周郎者指的是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7、随堂练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何为其然也翻译:为什么箫声这般凄凉呢?(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翻译: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3)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翻译:像浮游一般寄存在天地之间,渺小的如同大海中的一粒小米。(4)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翻译:他本来是一世的英雄,但是现在又在哪里呢?(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翻译:当时他攻破荆州,攻下江陵,顺着江流向东进军。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预习课文第四、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