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词语集注2.魏忠贤简介魏忠贤,初名尽忠,进忠,后改为忠贤,河问肃宁人。少时无赖,后因欠人赌资,无力偿还,被逼自宫入朝。勾结熹宗乳母客氏,狼狈为奸,深得熹宗信任。后专权擅政。党羽遍及天下,形成“阉党”。《天鉴录》中记述阉党名号,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他们巧立名目,肆意排挤正直官员,矫诏徇私,残酷杀害东林党人。“一时权焰重天”,令人侧目。熹宗晚年,密谋篡位,因事机未谐而败露。崇祯即位,阉党失势。魏忠贤被逐凤阳,途中畏罪自缢而死。3.《东林点将录》由阉党要将王绍徽编写,共列入东林党人及正直人士一百零八人,每人名下均以梁山好汉的绰号来称呼。如文中所提贤士大夫之一文起就榜上有名,称为圣手书生。也按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排列,是阉党迫害正直人士的得力武器。4.注释废祠:被废的祠堂,此处指毛一鹭为魏忠贤所建的生祠,“普惠祠”遗址:因魏忠贤已失败,故废之。地址在吴县城外虎丘山塘。大中丞:指巡抚毛一鹭。中丞,官名,原是御史台的副长官和佥部御史,职与御史中丞略同,他们常被放到州郡去做巡抚(地方最高长官之一),所以也称巡抚为中丞。同卿:太仆寺卿,掌管皇帝车马的官。周穆王曾立伯同为太仆正,故后人称太仆卿为“冏卿”。五人:颜佩韦,商人的儿子;杨念如,卖衣服的商人;马杰,普通市民;沈扬,牙行的中人;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5.文体知识碑与志本是两个概念。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可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宫室庙宇碑大多叙述此类建筑物的沿革、规模等,功德碑顾名思义主要是给帝王、某些功勋卓著的大人物歌功颂德的,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品质。碑文和碑记都是为了纪念死者而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碑记刻在墓碑的背面,多有序而无铭。而所立碑的对象不同,叫法也不同,给大官立的一般标为墓碑,给一般小官立的称之为墓碣,给百姓立的称之为墓表。6.时代背景介绍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刮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其中以苏州纺织工人葛成领导的击杀税监孙隆等人的抗税斗争影响尤为巨大。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如党人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时,曾请求朝廷停收矿税,还捕杀作恶多端的税吏爪牙。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二、类文荐读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