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等待戈多(节选)●说课《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戏剧作品要注意其与传统戏剧的不同特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没有激烈的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功能奇特怪异。作者以此来体现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以及《等待戈多》在戏剧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了解萨缪尔·贝克特。2.领会全剧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所表现的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上的失望、苦闷和迷惘。本文所体现的深刻人生哲理。3.理解节选部分中的戏剧语言、环境描写、情节结构的荒诞特点。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差别。●教学重点以“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什么”为突破口理解本剧的“等待”主题。●教学难点理解本剧人物梦呓之言和无聊动作所隐藏的人生痛苦与绝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了解内容,设计问题讨论是较合适的教学方法,问题可以是: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教学用具投影介绍有关贝克特及西方荒诞戏剧的概况,有条件准备《等待戈多》剧牒片,事先让学生观看,印发有关作者和作品的介绍文字。●预习要求课前印发有关资料给学生,要求在上课前浏览一遍(参见“备课资料”部分)●学习导航第一课时一、导入语从《大话西游》中的著名台词导入:1.唐僧被牛魔王抓住要被绞死了,这时天空中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唐僧扬声高叫: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语言的无理和荒诞)2.“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语言的无意义)3.“你真的想要吗?如果你真的想要的话,你就说嘛,虽然你深情地看着我,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你真的想要吗?那就给你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语无伦次)其实有很多事情在其表面的荒诞之下,内里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我们就来欣赏一出真正的荒诞剧《等待戈多》。《等待戈多》一剧,1959年在巴黎上演,主要是因为此剧作者贝格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们用传统的审美眼光看待该剧时,它又是那样的不可理解,甚至是难以卒读。难怪许多有经验的理论家和观众都对此迷惑不解。据说一个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之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一个谜,又不是一个谜。让我们打开书本。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朗读剧本说明部分,一生扮爱斯特拉岗,一生扮弗拉季米尔。三、归纳与提要1.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说了些什么?明确:一会儿谈昨天在哪儿过夜,一会儿讲两个贼的事情,一会儿说到《福音书》的地图,一会儿又说到英国人在妓院里的故事,还有试着上吊,还有关于脚疼等,语无伦次,不知所云。2.他们在干什么?有什么动作?明确:他们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是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窥帽内,戴上又摘下帽子。全是些无聊动作。3.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两个形象你有哪些感受?示例1:从人物形象上看,两个流浪汉既已成为被社会挤压为“非人”的可怜虫,只是按动物的本能生活,完全丧失了人性,因此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两人可互换角色而丝毫不影响演出效果,它们成了西方工业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是西方人在20世纪思想情感的代表符号。他们那疯疯癫癫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它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我想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甚至觉得就是他们自己。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示例2:两个流浪汉是被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卑微、低贱、丑恶。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些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也不记得了,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生活,完全丧失了人类应有的尊严,胆战心惊地向波卓乞讨吃剩扔掉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他们毫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