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金属晶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的模型及性质的一般特点。2.使学生理解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通过对金属晶体概念的形成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归纳与探索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金属晶体的模型。2.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3.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金属晶体结构模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启发、推理、归纳、对比等。●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教设备、铝箔、铁丝、铜丝导线、小电炉(或金属电熨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知道它们因结构的不同而性质各异。本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晶体——金属晶体。[板书]第二节金属晶体[演示多媒体三维动画]金属晶体中常见的三种结构类型。如下图[说明]可把以上三种堆积方式中的硬球一个一个地堆积给学生观察,成形后再旋转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通过X射线研究发现的金属晶体中的三种常见结构。请大家仔细观察金属晶体的空间结构并注意金属粒子的空间利用率。[打出字幕兼有画外音或教师讲解]在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约占4/5。在所有金属中,除汞在常温下为液体外,其余的都是晶体。通过X射线研究发现,在金属中,金属原子好像许多硬球一层一层紧密地堆积着,每一个金属原子周围有许多相同的金属原子围绕着。[设问]课本图1—15的金属晶体属于我们刚才看到的哪种堆积方式?[学生观察后回答]面心立方紧密堆积!1[设疑]那么,金属晶体中的原子与原子之间又是靠什么样的作用力堆积在一起的呢?我们所看到的决定金属晶体结构的圆球是否为中性金属原子呢?[诱导启发]请大家根据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金属元素的原子具有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特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设疑]电子的质量和体积与金属离子相比怎样?由金属原子释出的电子是否为某个金属原子所独有?它的活动空间怎么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电子的质量和体积与金属离子相比很小很小,故金属离子的大小与结构对金属晶体的结构起着主导作用,我们所看到的金属晶体示意图中的圆球实际上主要是金属阳离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空隙(由金属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也可说明此点),故由金属原子释出的电子便在一个偌大的空间内(相对于其自身的体积)自由运动,因此,由金属原子所释出的电子并不专属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金属离子。[演示多媒体三维动画]内容为: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在金属阳离子之间自由运动,且在整个晶体中,自由电子呈均匀分布状。[讲解]像这种不受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金属离子限制的电子,我们称其为自由电子。金属晶体就是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所形成的单质晶体,且自由电子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中,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板书]一、金属晶体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想一想]1.金属晶体中是否可能有金属原子存在?(答案:可能)2.在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力仅仅是静电吸引吗?(答案:不是。这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除了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因电荷异性而存在引力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当金属原子的核间距达到某个固定数值时,引力和斥力达到暂时平衡,形成稳定的晶体。此时,金属离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因此,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之间并不能无限接近。而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作用为引力和斥力的相对统一)[过渡]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晶体均是由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那么,金属晶体内部存在的这种作用力是怎样影响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呢?[板书]二、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展示铝箔、铁丝、铜丝导线、小电炉][讨论]以上物品的形状及使用分别表现出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它们是否属于金属的共性?[学生分析、讨论]铝箔——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