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导语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查2、解释字(三)点击诗人用心爱心专心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四)补充注释:【注释】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6、方:将。滞淫:久留。淹留。怀:想念。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补充注释: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还望:回头眺望。这首诗是写登三山时所见的美景何遥望京邑引起的思乡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长江南岸。用心爱心专心2.灞: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流经长安。涘:河岸。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一句。3.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离洛阳很近。京县:这里指洛阳。潘岳《河阳县》中有/"引领望京室/"。这两句用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还望京邑金陵的情景。4.白日:明亮的日光。丽:附着。飞甍:飞耸的屋檐。5.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日光照在飞耸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历历在目。6.绮:锦缎。7.静:或作/"净/"。练:白色的绸子。这两句是说天空中的余霞铺散开来像一片锦缎,澄澈的江水静静流动如一条白练。8.覆:盖。覆春洲:覆盖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鸟儿之多。9.英:花。甸:郊野。10.方:将要。滞淫:淹留,久留。这句是说离开了京邑将要在外乡长久的滞留。11.怀哉:犹言/"想念啊/"。罢:停止。这句是说怀念故乡的忧伤使诗人停止了欢宴游乐。12.佳期:指回归的日期。何许:何时。这句是说惆怅归期无定。13.霰:小雪粒。14.鬒(音枕):黑发。这两句是说怀着思乡之情,谁能不生白发呢?【导读】这是谢朓的名作。诗写诗人即将离开京邑(建康)时,登上三山,望见京邑春色满目,引起离悲别恨满怀。京邑景色越美,越能勾留住诗人离去的脚步,所以,此诗中的景色描写已经能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