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CCH3—COOH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教案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授课班级课时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工合成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酸药等常用的、成分和性质。2、了解天然药物的重要性,了解麻黄碱的结构、性质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联系实际、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和成分2、通过对药物的结构的分析,分析药物中的官能团,使学生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药物及药物的毒副作用,青少年一定要远离毒品。重点几种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疗效及毒副作用,正确使用药物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意义难点几种常见药物的化学成分、疗效及毒副作用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一、人工合成药物1、阿司匹林(aspirin)(1)化学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结构式:(2)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5)制备:以水杨酸为原料,使之与乙酸酐直接反应可制备阿司匹林:OHCOOHOCOCH3COOHCH3COOHCH3COOCH3CO++2、青霉素(penicillin)(1)种类:青霉素F、G、X、K、V(2)主要用途:治疗细菌类的感染不良反应:过敏反应(3)青霉氨基酸的结构式:(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3、抗酸药(2)主要作用:治疗胃酸过多(1)有效成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能与盐酸作用,对身体无害的物质。二、天然药物1、麻黄碱(ephedrine)1—OOCCH3—COOH(1)结构式:(2)主要物化性质:(3)主要用途:黄麻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4)不良反应:有时会出项由于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每当我们去看病,医生都会开一些药,那是不是每次医生给你开的药都是一样的呢?为什么?[生]不一样,因为得的病不一样。[讲]对,医生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但对于一些小病我们往往不去看医生,而是自己到药店买药解决,这时如果是错用或者滥用药,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药物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什么病用什么药)[板书]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阅读]课本P38第一段[问]课本上的两个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即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和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药物的普及。[讲]目前,药物的种类很多,估计已达到10万种,可分为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可适当解释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定义)[讲]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几种人工合成药物。[板书]一、人工合成药物[展示]阿司匹林药片及其说明书。[学生活动]让一位学生简要念一下阿司匹林药片的说明书,并把阿司匹林的化学名、分子式和结构式写在黑板上。(以自愿为原则,后面也是)[板书]1、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结构式:(2)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实验]将少量的阿司匹林放入试管中,加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归纳其物理性质。[板书](3)物理性质:[讲]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熔点为135℃,难容于水。[板书](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讲]从阿司匹林的结构式来看,它含有羧基,因此它具有羧酸的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比如,阿司匹林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发应生成钠盐和水,生成的钠盐易溶于水,所以称之为可溶性阿司匹林,疗效更好。请同学们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OOCCH3—COOH—OOCCH3—COONa[投影]+NaOH+H2O[板书](5)制备:以水杨酸为原料,使之与乙酸酐直接反应可制备阿司匹林:OHCOOHOCOCH3COOHCH3COOHCH3COOCH3CO++[科学史话]――阿司匹林的发现早在远古时代,古代埃及人就发现葡萄藤中含有能降温止痛的物质(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种物质是水杨基酸),他们煮葡萄藤水喝来治病。直到19世纪,西方人也使用水杨基酸来治疗风湿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