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语文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一、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二、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教学难点:一、准确理解作者抒发的对祖国山河的深情:二、把握作品通过描形、绘色、拟声来状写三峡奇观的写作特点。教学建议: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是从其代表作《长江三日》中节选出来的-与原作相比较,这一部分在写景上更加单纯。长江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景物.三峡又是长江的标志性景点.写_三峡就是写祖国的山河.作家对三峡的情感就是对祖国情感的传达.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爱国情怀不言自明。通过文本解读提高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关于长江三峡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讨论.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简略介绍。)教师启发讲解:(一)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二)三峡是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三峡山陡、流急、滩险,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三)教师参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目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长江山峡河段,是世界卜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米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它的本身就是世界奇观。巍巍大坝横跨在峡江之上.像一道水上长城.“截断巫山云雨”;巨大的册闸能通过万吨级船队;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通过钢塔如林的变电站送到四面八方。二峡大坝及新的三峡景观已成为吸引五洲四海游人的胜境。(五)刘白羽简介。刘白羽(1916--2005),中闰散文家,军旅作家。北京人。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时代感、富有战斗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副部艮、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出版《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等。其散文立意高远,格调豪迈,与他战争年代的作品一样充满政治激情和时代气息,在艺术上还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二、朗读课文。教师范读.或请学生朗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三、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一)引导学生划分出文章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第二部分:第2节。第三部分:第3--5节。第四部分:第6----9节。(二)讲解本文的分段原则.(从下面几点进行启发)1.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例如第3节的首句:“抬头望处.已是巫山。”再如第6节:”十点……穿过了巫峡。……又冲人第三峡——西陵峡了。”2.关于第5节的归属:第5节的首旬“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两岸山峰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3.除了作者对三个峡的描写之外,还应该在开头或结尾分出一部分。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四、分析文章第一部分。(一)启发思考的几个问题。L文章第一部分写了什么?2.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73.这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二)分析讲解要点。1.第一部分(即第1节)总写1960年1月18日这一天在长江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为全文打下了激越而瑰丽的感情基调。2.这一感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