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鹊踏枝》教案一、预习检查1、冯延巳的简单介绍,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冯延巳的理解。2、冯延巳的词的艺术特点,从“借景抒情”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的说法,其实在唐代末期就已经有了词的创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五代时著名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1、领会作品情感抒发的艺术手段及其营造的感情境界。2、初步了解冯延巳其人以及他的词的特点。三、学习重、难点1、题解关键词冯延巳:对人生世事的敏感,对生命乐与悲的,深层体验。2、结合预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以及你对他的认识。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艺术境界和抒情技巧。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读本首词上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回答以下问题1、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作者为什么说“每到春来”?试着从季节和情感角度回答。。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提示:所来无迹、深沉无方的闲情本已难胜其苦,其后用“抛掷”二字,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而作者又在后面用了个“久”字,足见其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而作者却又在“闲情抛掷久”五个字的前面,先加上了“谁道”二字,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深郁顿挫。)2、下阕中的“河畔青芜”“堤上柳”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内容上,和上阕有什么联系?。赏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提示: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二)合作探究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中“闲情”二字的内涵的?在这里,闲情二字是不是作者“无病呻吟”结合作者简介部分内容和写作背景回答。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三)精讲点拨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若断若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贺铸的词曾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此相类。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学过的诗句,从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着手,谈论对这句诗的理解,可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于老师的讲解。比如l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等。五、反思总结为了将抽象的情感抒发的具体真切,作者在写作时都喜欢使用很多的艺术手法,本首词也不例外。认真阅读本首词,看看本词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以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当堂检测读冯延巳《鹊踏枝》其一,思考问题《鹊踏枝》其一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仔细阅读,在抒情手法和表达技巧上又有什么特点?(可以对比我们学过的本首词来回答,注意其相同点)问题1、这首词,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作者写“千万片”意在哪里?这首词所写之“愁”是什么愁?仔细思考回答。问题2、借景抒情是冯延巳词的重要手法之一,试分析“借景抒情”手法在这首词中的应用,分析其艺术效果。词作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上片首句“梅落繁枝千万片”,即给人以哀婉之感。梅花凋零本就伤感,何况眼前飘落的“千万片”呢?“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其情感的细腻、真切与哀婉,不难想见。多情者谁?梅耶?人也。“落红本是无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