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中历史高考能力提速中国传统文化必知的6大热点1、背景材料1).“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2).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民生的改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现实意义重大。最近几年每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足可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2、知识链接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个体农耕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2).近代农业:工业文明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冲击。3.建国后土地政策的调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的调整,缓解经济危机。5).苏俄(联)的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农业集体化、苏联经济改革中的农业改革措施。3、典例精析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I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解析]据材料时间“1953年4月”,此时正为中国进行三大改造时期,对三大改造的实质掌握准确的话,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答案]B热点二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1、背景材料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概念。“和谐”成了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2、知识链接1).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孔子主张“德政爱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2).近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中的民生主义。3).国外重要民生措施和政策:罗斯福新政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工代赈;二战后资1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4).新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3、典例精析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紧急救济法令》体现的是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障法》将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故A正确。[答案]A热点三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1、背景材料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加强两岸民众和社会各界交流,共同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2、知识链接1).民族团结: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与回归:《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与抗战胜利后的回归;解放截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3).祖国统一方针:“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反分裂国家法》;两岸交流。3、典例精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针对台湾问题发行了一套纪念封(如右图,图中上方是一只信鸽)。结合时代背景及图片涵义,请为其拟定一个贴切的标题()A.怀念故乡B.和平统一C.一国两制D.经济合作[解析]注意时间限定“20世纪8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和平鸽,从这几方面可以判断体现了和平统一的思想。[答案]B4、命题预测1).“台湾江苏周暨首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