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是精神2一、学习成果展示1.活动导引:本题的目的是要求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手段或途径是以注释为基本依据,以重要实词为钥匙,打开句子与文章含意之锁。重点文言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角度考虑,相关语句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信、达、雅”。重点实词及相关语句有:意气,意气勤勤恳恳;孤立,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非常,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发愤,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安,安在其不辱也;被,被箠楚受辱;诚,仆诚以著此书;辞,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盖,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固,请略陈固陋;见,思垂空文以自见;莫,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适适足取辱尔;望,若望仆不相师;幸,阙然久不报;辱,曩者辱赐书;倡优,倡优畜之;闻,声闻邻国;等等。2.活动导引:古人读书讲究“提要钩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里所说的“记事者”是指史书,“纂言者”是指学术论著。就我们学生而言,“提要”,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文章论著的要点;“钩玄”,就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探索其更精微的内涵。提炼文章的要点,可以利用作者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述;探索文章的内涵,可以分析作者的某个观点,也可以阐发作者的主要思想。本题的目的是提要,培养提炼和概括能力,以有利于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同学交流,有利于在思维上相互观照,促进学习的心得交流,学到优秀的思维方式。3.活动导引:本题锻炼联想和想象能力。要想描述历史人物复杂的心理轨迹,应该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设身处地“换位思维”,站在那个人物的立场上,充分联系和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境遇,了解那个人物当时的身份、地位、性格、职业、特长以及该人物所作所为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这样,才能够揣摩和推测,进而比较正确地说出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心境。4.活动导引:本题的目的在于通过背诵主要段落,了解司马迁,学习前辈先贤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发愤著史,从而有所作为、彪炳千秋的高尚人格和生死观。背诵的前提是能够熟读文本并深刻理解主要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然后化整为零,反复吟咏,先背诵一段,再背诵下一段;还要有感情,有节奏。二、课堂讨论提示几点: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北大精神的精神实质和丰厚内涵;其次,对现实要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深层次地观察和认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诱惑多多的社会生活状况;最后,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北大精神并不是欢迎贫穷、安于贫穷甚至以贫穷为光荣,本文的主旨也不是借北大精神来否定人们正当追求物质享受的想法和做法。三、演讲比赛略2探讨与研究1.作者在学业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提示:提倡:要积累、要思考、要读书、要珍惜学习机会,要重视本国语言(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学习,也要学好外国语,要对文学有敬畏之心。反对学习偷巧、反对不珍惜学习机会,反对不学好外国语,反对游戏文学。2.试查阅有关资料,说说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3.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在这里,他告诫学子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充分认识来到北大的意义和责任,主要表达了谢先生对年轻一代的激励与厚望。文章从现实、历史、未来三个角度,分别阐述了97级新生来到北大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将在这里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忧患的洗礼;将在这里迎来21世纪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