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教学主要环节:1、导入在世界的文学史上总有一些天才的作家,在他们短暂而炽热的生命里创造出惊人的瑰宝。他们的作品并不像他们的生俞那样如流星般划过万年如斯的历史长河,而将照耀人类千秋万代。在这类天才中,普希金就是其中一位。2、作者概况:(学生自由说出自己所了解到的有关普希金的情况,然后老师补充。)大概应该知道以下陈述的知识: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气势恢弘的俄罗斯文学的源头。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以自己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因而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他的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诗体小说三类。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年)、《自由颂》(1817年年)、《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年)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年)。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年)、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年)及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年)。普希金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一,他的抒情诗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可以通过译文感悟到。介绍《叶甫盖尼?奥涅金》和《上尉的女儿》,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他的作品是“反映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3、作品的时代背景(主要由老师陈述)1825年12月,轰轰烈烈的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了。这次起义是俄国贵族革命者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的武装起义,领导起义的贵族革命者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他们抛弃了财产地位和家庭,奋不顾身地为俄国劳苦大众谋幸福,被俄国人民视为英雄。沙皇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了起义,绞死了起义的五位领导者,并对十一月党人残酷迫害,将百余名起义者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在这些被流放的囚徒中,有普希金的许多同学和朋友。想到朋友们正在西伯利亚服苦役,诗人写下这首诗托人捎给他们。4、朗诵涛歌,分析诗歌问题探讨:(1)第_二段末尾一句最后的词“临降”,意思是“降临”,为什么说成“临降”?探讨后明确,这样做足为了压韵——形式为内容服务,翻译时比较好地再现了原诗音韵上的和谐优美。(2)标题中西伯利亚的囚徒是指谁?(讨论后明确,囚徒指不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探讨后明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革命的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念,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同时用希望、爱情和友谊去鼓舞战友的顽强斗志,只要爱情和友谊仍在,战友们就能实现理想,也以此来激励自己。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们的真挚的感情。(4)诗人通过哪些句子、词语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A“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她(希望)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大家期望的时辰不及将会来临。”“爱情和友谊会来到你们的身旁,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等等。5、朗读并概括出普希金抒情诗的特点。(特点不会一下子全找出,每读一遍,找出些特点)讨论明确:感情真挚,结构精巧,韵律优美(如有学生概括出其他特点,只要有道理均予丁二肯定。)6、“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中“榜样”一词表达了人们对十二月党人的景仰,为什么十二月党人值得人们景仰?(十二月党人简介见教参78)十二月党人大多是贵族出身,在专制的沙皇统治时期养尊处优,绝无农食之虞,但是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一批人(在这点上他们与屈原有相似之处)。他们有高尚的品格,为推翻专制的沙皇同志,推翻落后的农奴制,为国家为民众谋利益,不惜抛弃财产地位和家庭义无反顾地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遭到残酷镇压,沙皇把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他们依旧不屈不挠的坚守自己的信念。十二月党人值得尊敬的是他们的起义不是为了争夺权力,而是为了推翻专制暴政。为了这些理想,这些贵族青年宁愿走向刑场,走向流放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