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愚溪诗序柳宗元教学重点1、以借景抒情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2、用典的意义。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三读”贯穿课堂;师生共同质疑,自由分组讨论解疑。学法指导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反复诵读之后,找出叙述作者心志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却遭奸臣毁谤,被楚王疏远,进而流放,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借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抒发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愤之情。造化弄人。历史何其相似。不管是洒脱的李白、严肃的杜甫,还是忠诚的屈原、恬然的陶潜,似乎人总是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追求什么偏偏得不到什么,得不到什么却又向往什么,执著而高洁的柳宗元也毫无例外。唐代散文家柳宗元才华卓著,忠直耿介,因参与政治革新而遭权贵排挤,被贬为永州司马,长达十年。柳宗元受排挤,遭屈辱,被埋没,才华不得施展,心情悲愤,写了《八愚诗》(已失传),并为之写下序文《愚溪诗序》,借愚溪景致以言心志。《愚溪诗序》就是一篇表现作者不幸遭遇和悲愤之情的“骚人”之作。翻开《愚溪诗序》,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终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一条溪水的过去,它风景绝佳,冉氏尝居,它水流清澈,曾可浣纱。这过去讲完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里走来了一位落寞、孤寂的诗人,他说他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时我感到了他的难过和抑郁。柳宗元来了,他一个人,缓缓而行,这多少使我想到当年的行吟泽畔的忧郁的屈原,他带着那场维持了146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无处可解,坐拥山水,却无心观赏。二、题解: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而并称韩柳,所做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3、关于“序““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三、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讨论。1、开篇介绍愚溪地理位置,有何用意?用心爱心专心12、“愚溪八景”“皆山水之奇者”,作者却“咸以愚辱焉”,公平吗?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第三段说愚溪“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是作者的真心话吗?4、第四段引用典故,说明古代贤士之“愚”并非真愚,有何用意?5、第五段作者笔锋一转,感情色彩有何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愿望?*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思想内容(以下仅为要点提示)1、开篇交代愚溪位置,绝非闲笔,意在表明愚溪处于荒远偏僻之地,正与作者的贬谪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写溪水地处荒僻,是写自己被贬黜的处境。2、不公平。悲愤之极,抗议不公正的社会。3、并非真心话。正话反说,表达作者遭贬黜,受屈辱,才华卓著而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4、意在说明自己也跟他们一样并非真愚,正话反说,表达了对朝廷黑暗政治的否定,对自己遭遇不平的悲愤和无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