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教学目标:1.通过筛选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2.通过分析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体会并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对文本第五段的理解。教学手段:研习文本课时安排:二课时过程和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的思路。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运用类比的表述,肯定了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同学们还记得那个表述吗?(通过旧知引发思考)它就是:“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通过这样的类比,充分肯定了这两个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其中达尔文所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就是他的进化论学说,也就是《物种起源》一书的思想精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物种起源绪论》,去大致了解一下生物进化论的几个主要观点。2、作者简介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3、关于“绪论”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自已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阐述的观点和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注意与“序言”相区别:①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绪论用心爱心专心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②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③序言与原作者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二.整体感知1、学生浏览全文,思考哪些段落中概括表述了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文章的第五、六、七、八小节。2、据此,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节)说明《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和摘要发表的有关情况。第二部分(5-9节)扼要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体系。三.小结本节课整理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识记科学家达尔文的有关常识。四.布置作业1、预习课文,划出每一段的关键句,①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提前发表《物种起源》?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②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2.阅读读本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用心爱心专心教学任务:抓关键句,筛选重要信息,解读难点。一.筛选信息,概括全文内容1、学生说出自己划出的每一节的关键句(即能概括本段主旨的核心句)(方法:先划出文中原句,然后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明确]第1段:“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第2段:“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和“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第3段:“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必然是不完善的”。(“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和“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第四段:“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自然学者尤其是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谢意”。(“我极抱歉的是……”和“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第5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