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题·中考卷】2023年中考地理必刷好题(深圳专用)地理(卷五)(本卷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D.清明(4月5日)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继春节(2月5日)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流浪太阳”在南方多地热映。读图,完成下面3-5小题。3.由于持续阴雨,江浙沪地区的网友纷纷在网上“种太阳”。若“太阳”种植成功,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是A.B.C.D.4.太阳流浪期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广州昼短夜长B.地球公转至夏至点C.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D.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5.太阳长时间“流浪”,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低温阴雨,农田积水B.道路湿滑,交通不便C.热量不足,作物生长缓慢D.空气湿度大,紫外线弱,利于晨练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下图,完成下面6-8小题。6.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碳排放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2030年前增长变慢B.2030年增长率达到峰值C.2060年后基本为零D.2030—2060年基本不变7.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A.南极臭氧空洞扩大B.全球气候变暖加剧C.酸雨发生的频率D.雾霾发生的频率8.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③降低企业生产能耗④停止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北京时间2022年1月15日12时27分,汤加海域火山(20.5°S,175.4°W)发生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读图完成下面9-11小题。9.汤加()A.位于北半球B.地壳活动活跃C.位于印度洋南部D.有丰富的淡水资源10.依据材料和图推测,在该国旅行可能看到()①油菜花田②珊瑚礁③温泉④热带海洋生物⑤峡湾风光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④⑤11.汤加此次火山喷发诱发的自然灾害可能有()①附近海域强烈海啸②地震、泥石流③短期内农作物减产④雷电暴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东非深陷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4000亿沙漠蝗虫飞过红海到达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下图为“肯尼亚及周边国家图”、“肯尼亚居民与民居图”。读图和资料,完成下列12-14小题。12.肯尼亚()A.地处中低纬度,赤道穿过B.首都位于北半球C.东部与乌干达相邻D.位于印度洋沿岸13.观察肯尼亚的居民和民居图片,可以看出()①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②民居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存储物品③民居适应当地的雨林气候④有可能看到长颈鹿等野生动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沙漠蝗虫灾害()①仅在非洲蔓延,对其它大洲没有影响②生态系统严重破坏③造成一些地区农田受损,面临饥荒④导致水资源更缺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读世界两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15.不属于两地区共同地理特征的是()A.全部位于北半球B.地跨寒、温、热三带C.平原面积广阔D.白种人居多16.图中①②两地乳畜业发达,主要的区位条件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B.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C.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D.人口密集,需求量大日本和俄罗斯工业发达,其发展优势各不相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关于日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B.两国的矿产资源都很丰富C.都濒临太平洋,海洋性气候显著D.日本平原面积狭小,俄罗斯平原面积广大18.下列关于日本、俄罗斯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经济特点都为“单一商品经济”②日本工业发达,产品主要销往国外③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④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在原料产地⑤俄罗斯以新能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