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的内容。在学习了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后开展。通过探究F2出现性状分离(比例为3:1)的原因,体验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学生加深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分离之间关系”的理解,能进一步明确分离定律的实质,也能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认识和理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分离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实验材料用具,学会对数据进行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能正确分析引起实验误差的各种因素,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孟德尔的假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密切配合,养成团结协作的习惯,提高合作能力;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讨论、完善,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孟德尔的假说中,F2出现性状分离(比例为3:1)的原因最关键在于: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即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导致产生雌雄各两种配子(比例为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因此,在模拟实验的设计方案中,“如何模拟雌雄各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如何保证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即是教学重点,同时这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因此也是教学难点。本实验涉及到数据的记录和统计分析,因此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记录表格也是教学的难点。四、学情分析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的学习,学生对孟德尔所提出假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未真正明确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分离之间关系。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等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或教师预先设定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操作,然后填写记录表格,没有认真思考进行本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操作中每一步骤的意义,同时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记录表格也是学生的一大弱项。五、教学策略及流程设计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2活3的能力。这要求生物教学需要从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以探究、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本模拟实验在教材上属于部分探究活动,以往的教学中,本实验一般安排在一节课的中间完成,由于时间紧,学生直接按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不能认真深入思考进行本模拟实验的目的及实验操作中每一步骤的意义,从而无法真正理解性状分离的原因,这将给分离定律实质的正确理解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留下障碍;缺乏思考的实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为了考虑教学效果,将之设定为一节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课,改变了以往传授式的学习,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为缩短活动时间和降低难度要求,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作出假设,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并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获得完善的设计方案。学生主要完成实验设计方案,了解实验操作中每一步骤模拟的意义,对实验作出反思与改进。学会规范操作实验,学会分工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统计、概括和推理,解释实验结果。本实验采用学生极其熟悉的实验材料——两种颜色的玻璃珠,特别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完善,使其明白模拟实验每一步骤的意义,进行数据的比较和概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驱动学生主动从各方面进行误差分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本节课以三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每个班分为16个小组。小组内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进行实验设计、操作、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这样有利于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小组之间引入竞争,组间的交流讨论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六、教学过程4教学程...